[实用新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8806.4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7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廖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2/71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串行 总线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与对接连接器之间具有良好电性接触效果以及可耐磨耗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中,多种手持式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或数码相机已广为普及。一般而言,电子装置可透过各种类型的连接器与电子计算机进行连接以执行资料的传输,其中又以传输速度快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连接器应用较为广泛。
现有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设有端子和接地片,所述接地片的一部份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的两相对侧壁之外以形成一对电接触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的一对弹性扣臂作电性接触。由于所述多个接地片整体,包括电接触部在内,皆为一板状结构,是采用一厚度相同的板状金属片一体冲压制造而成,即所述电接触部的厚度与板状金属片的厚度相同,而所述电接触部的厚度即是作为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的接触点,这使得现有连接器的电接触部相当于是以点对点的极小接触面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如此易造成两者之间的接触不良。
另一方面,当现有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一对弹性扣臂先突伸进入所述现有连接器的内部,再通过所述绝缘本体前端的两个角落后才会定位在所述电接触部。一般而言,由于所述绝缘本体采用塑胶材料所制成,以及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弹性扣臂用金属材料所制成,在双方经过多次的拔插后,金属制的弹性扣臂易磨耗所述塑胶制的绝缘本体前端的两个角落,因而减短所述现有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其与对接连接器间具有良好电性接触效果,且能防止与对接连接器多次拔插所造成的磨损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通过设置一导向部来导引一对接连接器与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电接触部作电性接触,由于所述导向部采用与接地用的板组件相同的金属材质,不仅能提供碰撞时的缓冲弹性,还能防止与对接连接器经多次拔插后所造成的磨损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提供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其通过增加与对接连接器电性接触的电接触部的面积,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两者间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效果。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包含:一第一壳体、多排端子、一绝缘本体,套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中且容置每一所述端子的一部份、一座体组件,容置每一所述端子的另一部份并用于与所述绝缘本体组合以及一板组件,与所述绝缘本体组合。所述板组件包含:一第一板件单元,包含:至少一导向部、至少一电接触部,其中所述至少一导向部和所述至少一电接触部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之外,所述至少一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板件单元的一端的角落,用于导引一对接连接器与所述至少一电接触部电性接触、以及至少一连接部,自所述第一板件单元的另一端向所述绝缘本体之外延伸,用于电性连接一电路板;以及一第二板件单元和一第三板件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件单元的两相对侧,用于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相对内侧壁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电接触部自所述第一板件单元侧向弯折而成并形成一立壁,在一特定方向上所述立壁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板件单元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导向部自所述第一板件单元弯折而成,且形成一弧面或斜面以导引所述对接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一板件单元分离设置,且形成一弧面或斜面以导引所述对接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件单元和所述第三板件单元分别从所述第一板件单元朝两相对方向弯折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板件单元由所述第一板件单元弯折而成,且所述第二板件单元与所述第一板件单元分离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还具有一第二壳体,用于使所述第一壳体套接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板组件以嵌入成型方式与所述绝缘本体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佳必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88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接地改善串音的高频连接器
- 下一篇:变频器控制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