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9179.6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762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宾;罗春雷;周乐意;潘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1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土钉墙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深厚填土地层开挖基坑过程中,由于填土结构松散,空隙率大,强度低,坡面极易出现局部坍塌或失稳,基坑施工过程的稳定和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传统的土钉墙,由于填土侧摩阻力过小,土钉锚固力不足,土体松散,强度不高等原因,在基坑施工完成后经常出现坡体变形过大,坡面起鼓,地表裂缝等现象,影响基坑使用,严重的可能导致支护结构失效基坑垮塌,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安全可靠、造价低、施工简单、支护效果好且适用于深厚填土地区的一种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坡面松木桩,坡脚松木桩,土钉,表层钢筋网以及喷射混凝土加固层。所述的坡面木桩垂直于坡面设置,且随挖随支;所述坡脚松木桩,分别垂直于马道和坡底而设置;土钉,以固定间隔设置在坡面上,所述土钉与所述木桩挂网喷射混凝土形成联合支护墙结构。
其中,所述坡面松木桩,横向间距0.5-1.0m,呈梅花形布置,垂直于坡面设置,长3-4m,直径20mm-40mm;
其中,所述坡脚松木桩,分别垂直于马道和坡底而设置,长3-4m,直径20mm-40mm,横向间距0.5-1.0m,距坡脚0.1m。
一种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其施工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挖土:根据基坑或边坡支护设计要求,采用挖土机挖土;
(2)设置坡面松木桩:坡面随挖随支,边坡开挖至一定高度后,用挖土机和绳索,将木桩吊至设计位置,以一定的角度用抓斗压至设计桩顶标高,依次按设定间隔压木桩,木桩采用梅花形布置,跳打成桩;
(3)设置坡脚松木桩:开挖完后,用挖土机抓斗在坡脚处将木桩依次压入设计桩顶标高,跳打成桩,桩顶距坡脚留有一定距离;
(4)设置土钉和挂网喷射混凝土:在坡面按设定间隔增设土钉并注浆加固和挂网喷射混凝土,形成土钉墙支护结构。
其中,所述的坡面是随挖随支,即松木桩随挖随压。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随开挖随支护充分地控制和消散因开挖过程产生的破坏突出点,且土钉与木桩挂网喷射混凝土形成联合支护墙结构,使整个支护体系安全可靠、支护效果好提高了基坑的使用寿命和生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坑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一级坡面1,坡面松木桩2,坡脚松木桩3,马道4,二级坡面5,坡底6,土钉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艺原理是: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利用松木桩作为支护桩,采用梅花型布置,随挖随支。所设置梅花形坡面木桩挤密土体,在坡面和坡脚形成临时支护,开挖完后增设土钉注浆加固,并挂网喷射混凝土,增强边坡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木桩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的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挖土:根据基坑或边坡支护设计要求,采用挖土机挖土;
(2)设置坡面木桩:坡面随挖随支,第一级坡面1开挖至一定高度后,用挖土机和绳索,将松木桩2吊至设计位置,以一定的角度用抓斗压至设计桩顶标高,依次按设定间隔压松木桩2,松木桩2采用梅花形布置,跳打成桩,木桩2的长度为3-4m,直径为20-40mm,横向间距0.5-1.0m;
(3)设置坡脚木桩:一级坡开挖完后,用挖土机抓斗在坡脚(6)处将松木桩3依次压入设计桩顶标高,跳打成桩,桩顶距坡脚(6)留有一定距离松木桩3的长度为3-4m,直径为20-40mm,横向间距0.5-1.0m,距离所述坡脚(6)0.1m;
(4)第二级坡面6施工工序参照步骤(1)(2)(3)进行,在第一级坡面1与第二级坡面6之间形成马道4;
(5)设置土钉和挂网喷射混凝土:在坡面按设定间隔增设土钉(7)并注浆加固和挂网喷射混凝土,形成土钉墙支护结构。
上述边坡高为10m,一级坡高4m,第一级坡面1的坡率为1:1,二级坡高6m,第一级坡面1的坡率为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9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