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RFID智能识别收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9196.X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04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郭华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博航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G1/12 | 分类号: | G07G1/12;G07C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fid 智能 识别 收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RFID智能识别收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收银系统包括扫码设备、电脑、收银设备和收银员,收银员人工收银,利用扫码设备对客户购买的商品逐一进行扫码,然后,电脑接收扫码结果,并对顾客消费的多少进行计算,最后由收银员使用收银设备进行收银。
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消费者众多,当超市处于消费高峰期的时候,客户聚集的速度远远高于收银员收银的速度,导致顾客流的滞留状况出现,不仅使得顾客对于超市收银的效率不满,也使得收银员无法及时下班,常常为了应付客流量大的问题加班加点,而超市也没有得到利益,超市常常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雇佣大量的收银员,以满足三班倒的超市工作的需求。最后,由于人工收银,有些顾客将商品偷偷藏在衣服内,或者因为和柜台工作人员熟识,通过内部人员人为将商品的重量改轻,以达到多买东西少付款的目的,尤其是后一种,容易导致收银员出现漏检,为超市增加了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收银模式效率低、速度慢、准确性差、耗费的人力物力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RFID智能识别收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口拦截门、自动检测单元和出口拦截门;所述进口拦截门用于依次进入待结算的购买者;所述出口拦截门用于依次放出结算完毕的购买者;所述自动检测单元包括识别室、控制设备和结算设备;识别室呈盒状,包括六个识别面,且识别面中与进口拦截门对应的识别面上开有进口,与出口拦截门对应的识别面上开有出口;所述识别面上均匀排布RFID读取阵列;所述RFID读取阵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设备的信号输入端;控制设备连接结算设备并给结算设备发送结算信号;结算设备完成结算后发送反馈信号给控制设备。顾客不一定非要使用购物车,使购物更加随意性,只要不损坏商品,顾客可把商品放在身体任一部位。
通过自动检测单元的RFID读取阵列,可以全方位的对购物车内的物品进行扫描,克服现有的RFID读取方式只能扫描与之方位相对应的方向上的标签的局限性问题;通过扫描所有RFID标签,实现只要进入识别室,东西被藏在任何地方都能被扫描到并结算的效果,达到防偷的目的;此外,由于收银是自动进行的,不仅提高了收银速度,也降低了收银成本。
进一步,所述进口拦截门上设置锁紧按钮,控制设备的连接并控制锁紧按钮复位;所述出口拦截门的控制端连接控制设备。通过设置锁紧按钮,使得进来一个或一组顾客结算的时候,后面的客户不会误入识别室,通过设置出口拦截门,在结算完成之前不放走任何一个客户的效果,进一步保证商家的利益。
进一步,所述自动检测单元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识别面的底面上,压力传感器所在的位置为结算区,用于放置购物车,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设备的输入端。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在结算区上方的车辆的重量,并将该信号也传递给控制设备,如果该重量值在控制设备计算的产品重量和的浮动范围内,例如,实际重量值不超过计算得到的重量值百分之一百一十,即表示合格,超过,证明有的产品的标签显示的重量与实际重量明显不符合,可能出现偷拿现象,此时,需要工作人员到场检查核实。进一步防止出现内贼偷盗现象的产生,保证商家的利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1、封闭式收银通道,不受他人影响;2、快速识别,一次性识别所有商品,使收银效率几何级提升;3、顾客无须使用购物车,使购物更加随意性,只要不损坏商品,顾客可把商品放在身体任一部位;4、因全方位识别购物车、顾客全身,不存在商品偷盗行为;5、操作简单,无须学习,无须设置收银员和防损人员;6、RFID电子标签可通用,可同时应用于生产、仓库、物流、陈列、盘点、产品质量追溯等,使全面智能化管理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RFID智能识别收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口拦截门1、自动检测单元和出口拦截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博航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博航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91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