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良的差速器半轴齿轮垫片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9284.X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5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高镜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38 | 分类号: | F16H48/3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差速器 齿轮 垫片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的差速器半轴齿轮垫片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传统的差速器半轴齿轮垫片1’为了防止半轴齿轮3’与差速器壳体2’直接接触,对差速器壳体2’产生磨损破坏,在它们之间会增设一垫片1’,由于半轴齿轮正反转会带动垫片1转动,因此需对垫片1’进行防转动设计,如在垫片1的外侧增加一凸耳11’所示,以阻止垫片1’的转动,但由于凸耳11’与差速器壳体2’的接触面积较小,凸耳11’部位与差速器壳体2接触面的受力集中,易对差速器壳体2’接触面造成损坏,使凸耳11’与差速器壳体2’接触面的间距增大,造成垫片1’左右摆动,对易对差速器壳体2’产生磨损,严重时,凸耳11’甚至会对差速器的上表面进行水平环向切屑,对差速器壳体2’产生严重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稳固、可靠的改良的差速器半轴齿轮垫片安装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垫片的外环与内环为偏心设置,同时,差速器壳体上的轴孔与齿轮孔也为偏心设置,套置在差速器壳体内的垫片通过偏心的设计使两者壁面(垫片的外壁和差速器壳体齿轮孔内壁)顶靠,起到防止垫片转动的目的,有效防止了垫片的转动,结构更加的稳固、可靠。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差速器半轴齿轮垫片安装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习用差速器半轴齿轮垫片安装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垫片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实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良的差速器半轴齿轮垫片安装结构,包括垫片1和差速器壳体2。
结合图6所示,所述的差速器壳体2设有用于容置半轴齿轮3转轴31的轴孔21和用于容置半轴齿轮3齿轮32的齿轮孔22,轴孔21与齿轮孔22相互连通。
所述的垫片1为环形,其套置在差速器壳体2的齿轮孔22内,所述的垫片1的外环11与内环12的回转中心不同,外环11与内环12为偏心设置。差速器壳体2上的轴孔21与齿轮孔22为偏心设置且偏心距离与垫片1的外环11与内环12偏心距离一致,垫片1外环11的外径与差速器壳体2齿轮孔22的内径相配。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就在于:垫片和差速器壳体偏心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92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自助式牵引装置
- 下一篇:纯钛球杆式人工髁状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