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定量溢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89620.0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8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屈景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永川区天堂化工厂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刘嘉 |
地址: | 402185***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量 溢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量溢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用的液体容器上,往往需要定量加注添加剂,在容器中对液面高度的控制要求相当高,需要非常精准的动态控制液面高度。在实际的应用场合中,这样的液面控制是较难做到的,往往需要各种高精度传感器配合实现,成本高,联接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成本低且结构简单的定量溢流装置。
本方案中的定量溢流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和设于容器内的量器,量器壁上设有刻度,容器的下底连通有竖向的导向管,导向管的侧方设有排液口,量器的下底固定连通有与导向管贴合滑动配合的导流管,导流管下端封闭,导流管的侧方设有通孔,当量器和导流管升至上限位时通孔与排液口接通。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是:量器和导流管固定联接,导流管可以在导向管中轴向上下滑动,导流管和导向管之间紧密接触而不会发生液体泄漏,导流管的行程位于上限位和下限位之间,导流管位于下限位时量器的下底与容器的底部接触,只有在量器和导流管升至上限位时,通孔才会与排液口接通,此时量器已经无继续上升的必要。当量器位于上限位之下的行程范围时,量器为一封闭的容器,可以通过调整量器的行程位置来摄取容器中的液体,可以通过量器上的刻度来判断摄取液体量,可以实现较为准确的控制,当摄取到足量的液体后,将量器升至上限位,此时通孔与排液口接通,量器中的液体即通过排液口流出,本装置也可以作为定量取液装置。导流管的内径可以做的很小,减小导流管的容积,以避免刻度设置不便的问题。本方案具有成本低且结构简单的优点。
进一步,导流管中腔体的底部设有重量传感器,导流管联接直线步进电机,重量传感器与直线步进电机的控制器联接。可以通过重量传感器来检测量器中液体质量,并反馈至直线步进电机,由直线步进电机来控制量器的升降,实现更为精准的质量控制。
进一步,容器和量器的壁为透明玻璃材质。以便于肉眼从侧方观察刻度。
进一步,导向管的下端开口设有密封圈。以提高其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容器1、导向管2、排液口3、量器4、导流管5、通孔6、重量传感器7。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
定量溢流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液体的容器1和设于容器1内的量器4,容器1和量器4均呈筒状,通常量器4的开口是低于容器1开口的,量器4壁上设有刻度以评价其内的液体体积,容器1和量器4的壁为透明玻璃材质。
容器1的下底连通有竖向的导向管2,导向管2被机架固定住,导向管2的侧方设有排液口3,排液口3上可套设外接软管。导向管2的下端开口设有密封圈。量器4的下底固定连通有与导向管2贴合滑动配合的导流管5,导流管5空腔下端封闭且侧方设有通孔6,导流管5的下部为实心并与直线步进电机的竖向的输出杆固定联接,直线步进电机未在图中示出,当量器4和导流管5升至上限位时通孔6与排液口3接通。在图中容器1的液面对其量器4的开口,因为高于量器4开口的液体均已流入到量器4中。
导流管5中空腔的底部设有应变片作为重量传感器7,重量传感器7与直线步进电机的控制器通过电缆联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永川区天堂化工厂,未经重庆市永川区天堂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896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信息控制主板
- 下一篇:一种舞台自适应多维传输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