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油道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2971.7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1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翁晓明;丁兆福;姬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9 | 分类号: | 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速箱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箱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箱油道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变速箱系统尤其是自动变速箱系统中有较多的油道集成在变速箱壳体和其他模块上,这些油道帮助变速箱的液压系统实现液压功能,包括换挡、冷却以及离合器动作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要求油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现有的变速箱油道密封方式主要包括钢球密封方式和螺栓密封方式,其中钢球密封方式是指将钢球挤压塞入油道内,通过钢球与油道的过盈配合来实现密封,这种密封方式密封效果差,螺栓密封方式是指将带有外螺纹的螺栓旋入油道,通过螺栓与油道之间的螺纹配合来实现密封,这种密封方式需要在油道上加工内螺纹,油道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成本低的变速箱油道密封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油道密封结构包括塞主体和螺旋头,所述塞主体的外表面与油道的内壁相对应,所述塞主体上设置有挤压孔,所述挤压孔为盲孔,且所述挤压孔自开口端至封闭端依次包括配合段和间隙段,所述螺旋头与所述挤压孔的配合段螺纹配合,当所述螺旋头安装完成时,所述螺旋头的端部和所述间隙段构成一封闭空腔。
优选地,所述塞主体与所述油道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塞主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倒刺。
优选地,所述挤压孔的配合段和间隙段之间还设置有内壁光滑的中间段。
优选地,所述配合段的内径沿着朝向所述间隙段的方向逐渐变小。
优选地,所述间隙段的剖面为等腰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螺旋头远离所述间隙段的一端设置有一字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油道密封结构使用时先将塞主体放入油道中,再将螺旋头旋入塞主体的挤压孔的配合段中,通过螺旋头与配合段的螺纹配合使得塞主体膨胀,从而密封油道,而且螺旋头的端部和间隙段构成的封闭空腔有利于在液压油与挤压孔的封闭端相接触时提供给塞主体更大的变形量,以更好地密封油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变速箱油道密封结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塞主体-1,挤压孔-10,配合段-101,间隙段-102,中间段-103,倒刺-11,螺旋头-2,一字栏-21,油道-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油道密封结构,包括塞主体1和螺旋头2,所述塞主体1的外表面与油道3的内壁相对应,所述塞主体1上设置有挤压孔10,所述挤压孔10为盲孔,且所述挤压孔10自开口端至封闭端依次包括配合段101和间隙段102,所述螺旋头2与所述挤压孔10的配合段101螺纹配合,当所述螺旋头2安装完成时,所述螺旋头2的端部和所述间隙段102构成一封闭空腔,上述螺旋头2安装完成是指螺旋头2的外螺纹与配合段101的内螺纹完全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上述塞主体1的材质优选地可为橡胶等软性材料,以提供更大的变形量,上述塞主体1和油道3之间可为间隙配合或过盈配合,间隙量或过盈量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箱油道密封结构使用时先将塞主体1放入油道3中,再将螺旋头2旋入塞主体1的挤压孔10的配合段101中,通过螺旋头2与配合段101的螺纹配合使得塞主体1膨胀,从而密封油道3,而且螺旋头2的端部和间隙段102构成的封闭空腔有利于在液压油与挤压孔10的封闭端相接触时提供给塞主体1更大的变形量,以更好地密封油道3。
为了更方便地将塞主体1放入油道3中,所述塞主体1与所述油道3间隙配合。
为了更好地防止塞主体1自油道3中脱落,所述塞主体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倒刺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孔10的配合段101和间隙段102之间还设置有内壁光滑的中间段103,中间段103的设置有利于构成更大的封闭空腔,从而提供给塞主体1更大的变形量,而且,当螺旋头2与配合段101螺纹配合后,还可施加外力将螺旋头2强行压入中间段103,从而将螺旋头2更牢固可靠地固定在塞主体1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29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机车电子时间继电器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中间双联斜齿轮传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