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体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3041.3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1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穆守胜;何贞俊;何用;吕文斌;潘文慰;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02;C02F3/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张秋红 |
地址: | 510611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静态水体的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存在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给国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威胁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河流、湖泊、海洋等天然水体污染的污水来源主要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水通常是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其中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BOD、COD等)、植物营养物(氨氮、硝氮、总磷等)以及有毒污染物(重金属)等。
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通常采用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按照工艺的不同主要有: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沟等)、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等)、厌氧生物处理法(水解酸化池、UASB等)以及自然条件下的转化法(稳定塘、生态系统塘等)。概括的来说,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厌氧生物处理法,主要通过自然微生物的驯化、培训,以得到耗氧、厌氧型微生物,并通过人为的营造耗氧、厌氧环境,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从而达到去除水体中耗氧污染物及植物营养物质的目的,以上工艺一般适用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规模化处理。而自然条件下的转化法,主要是人为的向自然水体中投加菌种、水藻,并辅以适当曝气,以去除水体中的耗氧污染物、改善水质条件、重塑生物链条。
基于以上技术的水处理工艺,在城市污水产业化处理、自然水体的水质改善方便均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尚有不足:1、城市污水产业化处理工艺,主要运用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难以运用于自然环境下,已遭受污染的、零星分布的池塘、水库;2、城市污水产业化处理工艺,可去除水体中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且去除效果较好,但是投资成本大、运营维护费用高,不适宜小规模的水体生态改善措施;3、自然转化法,一般通过长时间的运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体中的耗氧污染物,改善水质环境,但是对于受植物营养物污染严重的水体,处理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相关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简单实用、造价低廉,适用于静态水体中的水体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体净化装置,包括设置在静态水体中的供水流在其中进行净化处理的反应区、以及连通所述反应区的将水流引入其中的水泵;
所述反应区包括由防水隔离膜围接的具有反应腔的反应室、将所述反应室底部定位在所述静态水体中的第一定位件、以及将所述反应室顶部定位在所述静态水体上部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反应室底部,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所述反应室顶部。
优选地,所述防水隔离膜为土工膜。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数个沙包。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浮管、和/或浮球。
优选地,所述反应腔包括封闭的第一反应腔、以及顶部开放的第二反应腔;所述第一反应腔设有与所述水泵连接的进水口、以及连通所述第二反应腔的第一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在竖直方向上隔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反应腔还包括顶部开放的第三反应腔,所述第三反应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反应腔和第二反应腔连通;
所述第三反应腔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反应腔,所述第三反应腔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反应腔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反应腔通过依次连通的第二出水口、第二反应腔及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反应腔连通。
优选地,该水体净化装置还包括与曝气泵连接的微孔曝气管单元,所述微孔曝气管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反应腔内。
优选地,所述微孔曝气管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反应腔底部。
优选地,所述微孔曝气管单元包括用于与所述曝气泵连接且呈框架结构的支管架、以及连接在所述支管架上的微孔曝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水体净化装置,适用于静态水体,通过防水隔离膜及定位件等构成反应室,对水体净化处理,简单实用、造价低廉。
根据功能需要对反应室的反应腔的设置对引入的水流进行转化,不仅可以去除耗氧污染物(BOD、COD等),还可以去除植物营养物(氨氮、硝氮、总磷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30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床加固外框
- 下一篇:一种生态型微孔曝气式一体化氧化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