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干扰干涉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3107.9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68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蔡元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李桂英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干扰 干涉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干涉仪。
背景技术
抗干扰能力强的干涉仪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核心部件,它相当于传统光谱仪的扫描机构,它通过控制动镜扫描,得到全波段光谱干涉图,对干涉图进行傅立叶变换就可得到样品的红外光谱。
为了获得理想的光谱图,必须要求干涉图有较高的分辨率,这就需要对抗干扰能力强的干涉仪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然而,传统的抗干扰能力强的干涉仪的硬件结构中,电路结构复杂,还没有抗干扰单元,使得装置本身的抗干扰能力差,测量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干扰干涉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的抗干扰能力强的干涉仪的硬件结构中,电路结构复杂,还没有抗干扰单元,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干扰干涉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单元、抗干扰单元、输出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包括芯片U1,所述抗干扰单元包括放大器U2、放大器U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感L1、光信号输入端J1,所述输出单元包括输出端J2、光电耦合器U4、场效应管Q1,所述芯片U1选用STM32F407ZG型号的处理器,的引脚4接电阻R3的一端、放大器U1的引脚2、电感L1的一端,其引脚5接电阻R4的一端、放大器U3的引脚1,其引脚22接场效应管Q1的D极,其引脚25接场效应管Q1的G极,其引脚33接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2、输出端J2的引脚3,其引脚34接输出端J2的引脚4,其引脚36接输出端J2的引脚2、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4,其引脚37接输出端J2的引脚1,所述放大器U2的引脚3接电阻R1的一端,其引脚1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放大器U3的引脚2,所述放大器U3的引脚3接电阻R2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且都接地,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接光信号输入端J1,所述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3接场效应管Q1的S极,其引脚1接输出端J2的引脚5。
所述放大器U2选用比较放大器。
所述放大器U3选用比较放大器。
所述场效应管Q1选用N道沟型的场效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专利将干涉仪的光信号由光信号输入端递给2个比较放大器进行比较放大,当有光强“零漂”干扰时,信号在比较放大器中被消除,去掉直流分量,输出为无干扰的数字信号,进而提高抗干扰能力,然后经过处理器进行处理,最后由输出端输出出去。
2、本专利在输出端处连接光电耦合器,隔离电磁干扰,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本专利的结构复杂,所用元器件比较少,成本低,可以范围推广使用。
4、本专利采用共光路的电路设计,能够有效的消除由于气流、气压、温度、湿度和外界振动等因素给测量带来的误差,大大提高干涉仪的测量精度。
5、本专利所设计的电路,易集成、功耗低,隐蔽性高,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括:主控单元、抗干扰单元、输出单元,如图1所示。
主控单元包括芯片U1,抗干扰单元包括放大器U2、放大器U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感L1、光信号输入端J1,输出单元包括输出端J2、光电耦合器U4、场效应管Q1,芯片U1选用STM32F407ZG型号的处理器,的引脚4接电阻R3的一端、放大器U1的引脚2、电感L1的一端,其引脚5接电阻R4的一端、放大器U3的引脚1,其引脚22接场效应管Q1的D极,其引脚25接场效应管Q1的G极,其引脚33接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2、输出端J2的引脚3,其引脚34接输出端J2的引脚4,其引脚36接输出端J2的引脚2、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4,其引脚37接输出端J2的引脚1,放大器U2的引脚3接电阻R1的一端,其引脚1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放大器U3的引脚2,放大器U3的引脚3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且都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接光信号输入端J1,光电耦合器U4的引脚3接场效应管Q1的S极,其引脚1接输出端J2的引脚5。
放大器U2选用比较放大器。
放大器U3选用比较放大器。
场效应管Q1选用N道沟型的场效应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31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