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阀及其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97154.0 | 申请日: | 201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5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董学朝;张辉;廖少龙;李志刚;钱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李轩;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阀 及其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重型商用车后处理系统,特别是一种电磁阀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015年重型商用车实行国Ⅳ排放标准,为此需在整车上加装后处理装置,尿素罐中的尿素浓度为32.5%时,在零下11.5摄氏度时会发生结晶,故需要发动机提供冷却液进行加热,而电磁阀就是在低温环境下,控制冷却液连通与中断的阀体。
如图1所示,目前的电磁阀总成采用“十”字形结构的电磁阀本体101,再应用L型支架102将电磁阀本体101固定到车架或者其他过渡支架上。线圈103套装在电磁阀本体101上,并与线束104相连。电流由线束104流入线圈103,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线圈103产生轴向的力,来控制冷却液的流通与断开。
现有的电磁阀结构尺寸较大,并且连接有250-300mm的线束,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前提下,线束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断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质量轻、更加安全稳定的电磁阀及其安装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磁阀包括:
阀体;
线圈,其固装在所述阀体上,控制该阀体的开闭;
线束接头,其集成在所述线圈上;
多个阀体接口,其设置在所述阀体上;
接头,其与所述阀体接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线圈上扣盖有保护罩。
优选地,所述阀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所述线圈上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凸起相配合的开口槽。
优选地,所述阀体和所述线圈通过螺栓联接。
优选地,所述阀体与所述阀体接口为一体成型结构。
一种电磁阀安装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电磁阀,该电磁阀的阀体上开设有多个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内设置有套筒,该安装通孔的两端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对应的所述缓冲垫上,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缓冲垫和所述套筒与过渡支架螺接。
优选地,所述电磁阀的阀体上设置有连接所述安装通孔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磁阀,其将阀体、线圈和线束接头集成一体,减小了电磁阀的结构尺寸,降低了重量,节约了成本,还有效地避免了线束被拉断,使得电磁阀更加安全稳定。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电磁阀安装结构,连接螺栓穿过缓冲垫和套筒与过渡支架螺接,再通过过渡支架连接到车架上,这一电磁阀安装结构,结构简单,还增强了隔振性能,且便于在车架上进行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电磁阀总成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的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中阀体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中线圈和线束接头的轴测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中套筒和缓冲垫的透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安装结构的轴测图。
图1中附图标记为:101-电磁阀本体、102-L型支架、103-线圈、104-线束。
图2至图6中附图标记为:1-阀体、2-线圈、3-线束接头、4-阀体接口、5-接头、6-保护罩、7-限位凸起、8-开口槽、9-套筒、10-缓冲垫、11-过渡支架、12-加强筋、13-安装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电磁阀包括阀体1、线圈2、线束接头3、多个阀体接口4和接头5。线圈2固装在阀体1上,控制该阀体1的开闭。如图4所示,线束接头3集成在线圈2上,两个阀体接口4(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阀体接口4)设置在阀体1上,接头5与阀体接口4相连通,用来改变冷却液的流向。为了对线圈2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线圈2被短路,于是线圈2上扣盖有保护罩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阀体1上设置有四个限位凸起7,这四个限位凸起7的中心连线呈矩形,如图4所示,线圈2上开设有与限位凸起7相配合的开口槽8。在将线圈2固定至阀体1上时,限位凸起7和开口槽8起到定位作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阀体1和线圈2通过螺栓联接,便于拆装。另外,也可选择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将阀体1和线圈2固定。为了便于制造,于是阀体1与阀体接口4为一体成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6971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气式会阴护理器
- 下一篇:厨房用具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