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以插拔圆形航空插头的夹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1333.7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6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玄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5B7/02 | 分类号: | B25B7/02;B25B2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河山金堂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以 圆形 航空 插头 夹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钳,具体涉及一种用以插拔圆形航空插头的夹钳。
背景技术
在加固计算机以及台柜类设备中,大量使用YMG、Y11等圆形航空插头。这类插头通过旋转并卡紧的方式,与插座插接。此类插头与插座连接牢固,但将插头从插座上进行插拔操作很费力。尤其是当插座面板上插头分布密集时,插拔操作空间有限,通过手指捏持插头并从插座旋转拔出很不方便。另外,当插座面板位于台柜内时,手臂不能正面伸入,台柜的结构对插头的插拔操作也会形成障碍。以显控台内加固计算机的电缆维修为例,维修人员需将加固计算机抽出,并蹲至操作台下方,从加固计算机侧面伸入手臂并拔出插头,操作困难。由于加固计算机插座面板插头分布密集,为拔出其中一根电缆的插头,往往需要将周围的插头全部拔出,增加了操作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对插座面板上的圆形航空插头进行插拔的夹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以插拔圆形航空插头的夹钳,所述夹钳包括以一共同支点交叉活动连接的第一钳体与第二钳体,且以支点分为手持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相对弯曲形成上、下卡爪弧面,所述上、下卡爪弧面与圆形航空插头的外缘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
第一夹持部;
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自由端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插孔;
内插于插孔中的第一夹杆;
与所述第一夹杆连接的第一卡爪部件,所述第一卡爪部件具有一相对第二夹持组件弯曲的上卡爪弧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
第二夹持部;
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自由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插孔;
内插于插孔中的第二夹杆;
与所述第二夹杆连接的第二卡爪部件,所述第二卡爪部件具有一相对第一夹持组件弯曲的下卡爪弧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至少包含一组插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均包含一沿夹钳本体方向的纵向插孔和一垂直于夹钳本体方向的横向插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杆与第一卡爪部件连接的一端相对所述夹钳本体方向水平倾斜延伸形成一具有倾角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杆与第二卡爪部件连接的一端亦相对延伸出一具有同样倾角的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上、下卡爪弧面远离插接端口一侧分别设有定位凸台,用于在夹持时对航空插头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分别设有相对靠近的第一阶梯、第二阶梯,使所述第一夹杆和第二夹杆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连接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杆与第一卡爪部件通过一轴销铰接,且所述第一夹杆与第一卡爪部件的接触面为弧面;所述第二夹杆与第二卡爪部件通过一轴销铰接,且所述第二夹杆与第二卡爪部件的接触面亦为弧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以插拔圆形航空插头的夹钳,可以实现对圆形航空插头的旋转插拔,弥补了直接用手捏持插头插拔费力的缺点,且通过设置上、下卡爪弧面使所述夹钳与所述圆形航空插头之间形成面接触,不仅能够使夹钳能够更好的配合夹紧圆形航空插头,还能够增大摩擦力,避免夹钳在插拔的过程中自圆形航空插头上滑落的问题,同时,卡爪部件相对手持部具有多种装配角度,使手持部能够以最佳角度伸入插座面板,方便人手操作。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以插拔圆形航空插头的夹钳,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以插拔圆形航空插头的夹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以插拔圆形航空插头的钳体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以插拔圆形航空插头的夹持部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以插拔圆形航空插头的夹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以插拔圆形航空插头的夹钳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13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产后风的中药
- 下一篇:一种双密封副截止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