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满足雷达和红外导引头同时工作的机载多窗口天线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1671.0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1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霍立平;胡芳友;窦强;孙海辉;许敏;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 |
主分类号: | H01Q1/42 | 分类号: | H01Q1/42;H01Q1/28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专利服务中心 11044 | 代理人: | 邓豪 |
地址: | 26604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满足 雷达 红外 导引 同时 工作 机载 窗口 天线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线罩。
背景技术
机载带飞试验在奖状飞机上实施,利用奖状飞机腹部的安装板安装固定雷达天线和红外导引头。但现有的奖状飞机腹部的天线罩为曲面蜂窝夹层结构,透波率不满足要求,且没有红外窗口,不能满足雷达和红外导引头同时工作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雷达和红外导引头同时试验的机载多窗口天线罩,解决现有天线罩透波率不满足要求,且不能同时进行雷达和红外自动目标识别试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雷达和红外导引头同时试验的机载多窗口天线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波区、红外窗口区和非透波区;所述透波区呈长方形曲面形状,位于多窗口天线罩的一侧;所述红外窗口区位于多窗口天线罩的前部,包括红外玻璃、减震橡胶和铝合金框;红外玻璃及减振橡胶套装在铝合金框上,铝合金框预埋进多窗口天线罩中;非透波区采用玻璃纤维布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透波区采用玻璃纤维布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内、外蒙皮,中间为纸制蜂窝夹层结构。
优选的,为保证多窗口天线罩的刚度,在天线罩罩体内设置两条以上的环肋。
优选的,为增加强度,所述的铝合金框的周围布置一层玻璃钢材料。
优选的,所述的红外窗口区在机载多窗口天线罩设置两个以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天线罩透波率不满足要求,且不能同时进行雷达和红外自动目标识别试验的技术问题,有效保证了机载带飞试验任务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是一种用于雷达和红外导引头同时工作的机载多窗口天线罩,包括透波区1、红外窗口区234和非透波区5;图中所示的是天线罩的二维投影示意图,本发明的天线罩的曲面形状与现有技术中的天线罩一致;所述透波区1呈长方形曲面形状,位于多窗口天线罩的一侧;所述红外窗口区234位于多窗口天线罩的前部,包括红外玻璃2、减震橡胶3和铝合金框4;红外玻璃2及减振橡胶3套装在铝合金框4上,铝合金框4预埋进多窗口天线罩中。为保证天线罩的强度,非透波区5采用玻璃纤维布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天线罩透波率不满足要求,且不能同时进行雷达和红外自动目标识别试验的技术问题,有效保证了机载带飞试验任务的顺利进行。
优选的,所述的透波区1采用玻璃纤维布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作为内、外蒙皮,中间为纸制蜂窝夹层结构。透波区1的大小可根据雷达天线的外形尺寸、挂载位置和波束可能扫过的范围确定。为保证多窗口天线罩的刚度,在天线罩罩体内设置两条以上的环肋6。为增加强度,所述的铝合金框4的周围布置一层玻璃钢材料。优选的,所述的红外窗口区234在机载多窗口天线罩设置两个以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1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背带
- 下一篇:可自由缩短复原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