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潜式溢油回收船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2970.6 | 申请日: | 2015-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6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侯甲彬;任威;李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潜式 溢油 回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溢油回收装置,具体为一种半潜式溢油回收船。
背景技术
海洋溢油污染是指石油及其炼制品在开采、贮存、运输等过程中泄露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和海洋油田井喷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海洋环境和油污的特殊性,油污将对海洋生态、旅游业、养殖业等诸多方面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先,油污覆盖水面后,海水中的含氧量下降、油污分解的化学毒素、油污的粘附性等原因导致了鱼虾、浮游生物、海鸟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破坏了海洋环境的生态平衡。其次,油污会污染海滩,直接影响附近的海水养殖业、海滨的旅游业,同时还是潜在的危险源。此外,海洋溢油还会带来一些长期的危害,海洋生物会摄入石油分解后的化学毒素,并在海洋生物体内积累对食用者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危及人类的安全。因此,溢油事故发生时,应快速回收油污。目前在溢油回收船采用刷式撇油器技术、动态斜面技术、大型扫油臂、真空泵抽油技术,但是现有的溢油回收船存在回收速率慢、只可回厚油污、回收不彻底、连续工作能力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潜式溢油回收船,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半潜式溢油回收船,包括船体、溢油回收装置、重力舱、旋流分离舱、压载舱,所述溢油回收装置位于船首,通过重力舱进口与重力舱直接相通;所述溢油回收装置包括上端盖、机械臂、波纹板、垃圾回收工具;所述上端盖固定安装于船首主甲板下表面,一端与船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呈流线型;所述上端盖内设垃圾储藏舱;所述上端盖下底面呈一定角度向船尾方向下倾,且与垃圾回收工具相连;所述机械臂位于溢油回收装置左右两侧,一端与波纹板底端的船体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波纹板固定安装在溢油回收装置下底面,一端与船首相连,另一端与重力舱进口下底端相连,波纹板倾斜一定角度,且船首端高于船尾端;所述垃圾回收工具顶端与上端盖下底面相连,下端由两组耙齿组成;
所述重力舱位于溢油回收装置远离船首端一侧,位于压载舱的上侧;所述重力舱包括截止板、重力舱进口、隔板;所述重力舱进口位于重力舱靠近船首一侧舱壁上;所述截止板位于重力舱进口的外侧,且其面积大于重力舱进口的面积;所述隔板为2个,一个位于重力舱的靠近船首端,另一个位于重力舱的远离船首端;
所述旋流分离舱位于重力舱远离船首端的斜下侧,位于压载舱的上侧;所述旋流分离舱内设动态旋流器;所述压载舱位于船体中下部,且内设分压载舱。
优选的,所述左右两侧机械臂的构造相同,可完全闭合溢油回收装置;打开后机械臂的自由端位于船首外侧,且两侧机械臂呈一定度角。
优选的,所述垃圾回收工具下端的两组耙齿,一组伸向船首一侧,与水平面呈20度角,另一组垂直于水平面,且两组耙齿呈70度角。
优选的,所述波纹板呈20度角由船首方向向船尾方向下倾。
优选的,所述动态旋流器,一般为3组,每组5台。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溢油回收船,在海洋溢油事故发生时,迅速赶到事故现场。船体下潜到波纹板在水面以下,水与溢油都进入溢油回收装置,薄厚油层均可回收,溢油回收彻底,且回收效率与船体的推进速度和两侧机械臂张角成正比,其回收效率高,回收后溢油可多级处理,减少了溢油中水的含量,储藏了更多的污油,可稳定连续作业。综上所述,该半潜式溢油回收船,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回收彻底,效率高,储藏量大,处理效果好,且稳定连续作业,适合对海洋溢油事故中的溢油进行回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体,2溢油回收装置,3上端盖,4机械臂,5波纹板,6垃圾回收工具,7重力舱,8截止板,9重力舱进口,10隔板,11旋流分离舱,12动态旋流器,13溢油储藏舱,14垃圾储藏舱和15压载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29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船用护舷
- 下一篇:一种用于综合清污船的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