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液液萃取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4173.1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2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艾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艾新 |
主分类号: | B01D11/04 | 分类号: | B01D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萃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液液萃取仪。
背景技术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称抽提,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食品等工业,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
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萃取和分液不可避免的使用到分液漏斗。目前,常规分液漏斗设计简单,使用单一,对于射流式萃取和吹气式萃取来说,过程复杂,操作不便。再者,分液需要使用者进行手动清洗。但是,常规分液漏斗形状特异,手动清洗不易清洗干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液液萃取仪。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液液萃取仪,包括分液漏斗以及位于分液漏斗上的管道系统,所述分液漏斗至少包括两层内壁,所述分液漏斗由至少两层内壁分割成夹层空间和内层空间,所述内壁设有联通孔,所述夹层空间与所述内层空间通过联通孔相通,所述夹层空间和内层空间至少各设置有一个进出口,所述管道系统通过进出口与所述分液漏斗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口为三个,所述管道系统通过三个进出口与所述分液漏斗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分液漏斗包括两层内壁,所述分液漏斗由两层内壁分割成夹层空间和内层空间,所述进出口设有三个,所述一个进出口与所述夹层空间相通,所述两个进出口与内层空间相通。
进一步的,与所述夹层空间相通的进出口为三号进出口,所述三号进出口设有两个喷口,其中一处喷口位于外侧内壁的内表面处,另一处喷口位于内侧内壁的外表面处。
进一步的,与内层空间相通的两个进出口,分别为一号进出口和二号进出口,所述二号进出口包裹所述一号进出口,所述一号进出口设有通孔,所述二号进出口底部设有若干个喷口。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系统包括三个管道线路,为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第三管路,所述管道系统包括四通阀、一号三通阀、二号三通阀、三号三通阀、气泵、无机盐添加泵以及单向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路连接三号进出口,在经过四通阀、二号三通阀、气泵、三号三通阀、一号三通阀最终连接所述一号进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路连接二号进出口,经过所述四通阀最终与所述三号进出口相通,所述第二管路可外接清洗液供给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管路外接无机盐供给单元,再经过无机盐添加泵、单向电磁阀最终与所述一号进出口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一号三通阀可直接与所述四通阀连接,所述二号三通阀可直接连接一号进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分液漏斗设计成多层内壁结构,且内壁之间相通,方便了射流式萃取和吹气式萃取,设计合理,大大提高了萃取效率。本实用新型设计有至少三个进出口,方便气体以及无机盐溶液的进入和进出,本实用新型可对内壁进行自动清洗,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设有管道系统,且管道系统通过三通阀和四通阀进行控制,使用灵活,极大地了改进了传统的分液系统。本实用新型设计完善,适用于各种分液过程,实用性极大,是分液的一次巨大的革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液液萃取仪,包括分液漏斗1以及位于分液漏斗1上的管道系统2,保证管道系统2及时的向分液漏斗1内输送液体和气体。所述分液漏斗1包括两层内壁,所述分液漏斗1由两层内壁分割成夹层空间3和内层空间4,所述内壁11设有联通孔111,所述夹层空间3与所述内层空间4通过联通孔111相通,方便当气流和水流从夹层空间3通过联通孔111进入内层空间4,从而实现射流式萃取和吹气式萃取。
所述分液漏斗1上端设有塞子5,所述分液漏斗1通过塞子5与所述管道系统2连接,为方便管道系统的水流和气流的进入,所述塞子5设有三个进出口,包括与内层空间4相通的两个进出口,分别为一号进出口51和二号进出口52,所述二号进出口52包裹所述一号进出口51,所述一号进出口51设有通孔,上下相通,方便气流水流的进入。所述二号进出口52底部设有若干个喷口521,方便气流水流沿内侧内壁12的内表面流动,设计巧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艾新,未经刘艾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41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