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压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4275.3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6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科一升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2 | 分类号: | B21F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31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压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弯曲线材的校直往往采用人工手动压线的方式,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这与现代机械化大生产的需求不相适宜,需要依赖人工完成组装,降低了生产效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压线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立柱和横梁;所述横梁上设置增压缸;所述增压缸内设置冲压杆,所述冲压杆的下端设置冲压头,所述冲压头的下方设置压铸平台,所述冲压头的一侧设置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所述压铸平台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压铸平台的一侧设置信号接收模块和控制开关,所述增压缸的一端与气泵相连接,所述气泵的一端与驱动电机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与控制模块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减速电机。
优选地,所述冲压头是底部为圆形的铁块。
优选地,所述冲压头与冲压杆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智能压线装置通过设置红外线传感器、控制模块以及减速电机、增压缸和气泵,实现了压线过程的全自动和智能化,在压铸平台上需要加工产品时,会自动感应并启动加工,代替以前人工手动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冲压头与压铸平台的接触面积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且冲压头可拆卸,维护更换方便,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智能压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电机;2、立柱;3、底座;4、压铸平台;5、冲压头;6、气泵;7、冲压杆;8、增压缸;9、横梁;10、控制模块;11、红外线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压线装置,包括:底座3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3上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立柱2和横梁9;所述横梁上设置增压缸8;所述增压缸8内设置冲压杆7,所述冲压杆7的下端设置冲压头5,所述冲压头5的下方设置压铸平台4,所述冲压头5的一侧设置红外线传感器11和控制模块10;所述压铸平台4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压铸平台4的一侧设置信号接收模块和控制开关,所述增压缸8的一端与气泵6相连接,所述气泵6的一端与驱动电机1相连接。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19与控制模块10电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为减速电机。所述冲压头5是底部为圆形的铁块。所述冲压头5与冲压杆7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智能压线装置通过设置红外线传感器、控制模块以及减速电机、增压缸和气泵,实现了压线过程的全自动和智能化,在压铸平台上需要加工产品时,会自动感应并启动加工,代替以前人工手动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冲压头与压铸平台的接触面积大,提高了加工效率;且冲压头可拆卸,维护更换方便,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科一升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科一升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42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