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示面板的支撑平台及显示面板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5229.5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5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余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黎慧华 |
地址: | 215334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支撑 平台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显示面板支撑平台及显示面板检测装置,尤其关于一种多尺寸显示面板支撑平台及显示面板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面板等)都要通过阵列基板(array)、彩膜基板(colorfilter,CF)、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对组形成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的组装等多个工艺流程,而每个工艺流程都需要对显示面板进行检测。
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对组后形成的显示面板在出厂前都会进行点灯检测,点灯检测一般是将检测装置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检测垫电性连接,给显示面板输送检测信号,从而显示检测画面,如检测画面不正常,则可提前发现显示面板的不良。
现有的显示面板检测装置通常只能检测一种尺寸的显示面板,而随着显示产品的种类越来繁多,显示面板的尺寸也趋于繁多,用于单一尺寸的显示面板的检测装置显得多尺寸通用性不足,同时不同尺寸的显示面板检测时需要频繁更换检测装置,给显示面板的生产也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支撑平台及显示面板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检测装置只能用于单一尺寸显示面板的检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支撑平台,应用于显示面板检测装置,该支撑平台包含支撑基座与压条组件,该压条组件设置于该支撑基座上,其特征在于,该压条组件包含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第一压条、第二压条、第三压条及第四压条,且该第一压条与该第三压条的长边沿第一方向设置,该第二压条与该第四压条的长边沿第二方向设置,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垂直;其中,该第四压条的长度可变,且该第一压条与该第三压条可沿第二方向移动,该第二压条与该第四压条可沿第一方向移动;
当该第四压条具有不同的长度时,该第一压条、该第二压条、该第三压条及该第四压条包围成不同面积的矩形,以承载不同尺寸的显示面板。
优选地,该第四压条包含固定部与活动部,该活动部与该固定部可脱离的连接,其中,该活动部与该固定部连接固定时,该第四压条具有第一长度,该活动部脱离该固定部时,该第四压条具有至少一第二长度。
优选地,该第四压条为伸缩结构,该第四压条可收缩或伸展,使得该第四压条至少具有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
优选地,当该第二压条沿该第一方向移动时,该第一压条与该第三压条相对该第二压条的位置固定且随该第二压条沿第一方向移动。
优选地,该第一压条与该第三压条的长度可变,且该第一压条具有第三长度与第四长度,且该第三压条具有该第三长度与该第四长度。
优选地,该第一压条与该第三压条的长度可变,且该第一压条具有第三长度与第四长度,且该第三压条具有该第三长度与该第四长度;该第二压条的长度可变,且具有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
优选地,该压条组件的表面为缓冲材质。
优选地,该压条组件的表面具有至少一真空吸附区。
优选地,该支撑平台还包含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设置于该支撑基座的背向该压条组件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检测装置,该显示面板检测装置包含探针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支撑平台,该压条组件支撑待检测显示面板的周边线路区,该探针模组的探针区对应该该待检测显示面板的该周边线路区,以向该待检测面板传输检测信号。
总体而言,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构思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的支撑平台可用于多种尺寸的显示面板的支撑;
2、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检测装置可用于多种尺寸显示面板的检测,无需频繁更换,提高了检测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图1D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支撑平台的示意图;
图2A-图2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第四压条的长度变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支撑平台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支撑平台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精讯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52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矿物棉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前壳中框一体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