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泡沫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5238.4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2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周日峰;张卫华;郎需庆;牟小冬;余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2C5/02 | 分类号: | A62C5/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10072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泡沫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沫发生装置,尤其是一种带类文丘里管段和纺锤体扰流器的泡沫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储罐火灾、机场泄漏油料火灾等都是依靠负压式泡沫灭火装置或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这些灭火装置的喷射都是基于气液两相喷射。其中,泡沫发生器是气液进入混合产生泡沫的装置,气液掺混质量直接决定了泡沫生成的质量。故研究结构简单、质量牢靠的泡沫发生器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类文丘里管段和纺锤体扰流器的泡沫发生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掺混室,掺混室的前部为类文丘里管段,掺混室的后部设有纺锤体扰流器,掺混室的入口连接有气源和泡沫液供给装置,纺锤体的下游设有滤网,掺混室的出口连接泡沫喷射装置;
气液两相掺混室的入口进入掺混室后,首先受到类文丘里管段制约作用下气液掺混,然后,气液两相在下游遇到纺锤体扰流器的扰流作用,进一步气液掺混,气相惯性较小,迅速变向从纺锤体扰流器的周围流走,液相惯性较大,与纺锤体扰流器的迎风面相碰撞,液相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或液丝,在碰撞区域气液两相接触面积增大,在纺锤体扰流件的下游气液两相经滤网,进一步细化液滴和液丝,掺混后的泡沫液经掺混室出口流向下游的泡沫喷射装置。
优选地,所述掺混室的入口包括气相入口和液相入口,液相入口在中间,气相入口在液相入口的周围。
优选地,所述掺混室的入口直径尺寸较掺混室的直径小,气液两相从入口进入掺混室内后发生扩张流动。
优选地,所述纺锤体扰流器通过十字支架焊接在掺混室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类文丘里管段包括收缩段和扩张段,即类文丘里管段的流通截面先收缩后扩张,气液两相先在收缩段降压加速,后在扩张段增压减速。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带类文丘里管段和纺锤体扰流器结构简单,加工容易,装置成本较低。在尽可能少的减少气液流动阻力的情况下,较大程度地提高气液掺混效果,增强泡沫发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泡沫发生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泡沫发生装置,包括掺混室4,掺混室的前部为类文丘里管段3,掺混室的后部设有纺锤体扰流器5,掺混室的入口连接有气源和泡沫液供给装置,纺锤体的下游设有滤网6,掺混室的出口7连接泡沫喷射装置。气液两相掺混室的入口进入掺混室后,首先受到类文丘里管段制约作用下气液掺混,然后,气液两相在下游遇到纺锤体扰流器的扰流作用,进一步气液掺混,气相惯性较小,迅速变向从纺锤体扰流器的周围流走,液相惯性较大,与纺锤体扰流器的迎风面相碰撞,液相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或液丝,在碰撞区域气液两相接触面积增大,在纺锤体扰流件的下游气液两相经滤网,进一步细化液滴和液丝,掺混后的泡沫液经掺混室出口流向下游的泡沫喷射装置。
掺混室的入口包括气相入口1和液相入口2,液相入口在中间,气相入口在液相入口的周围。掺混室的入口直径尺寸较掺混室的直径小,气液两相从入口进入掺混室内后发生扩张流动。
纺锤体扰流器通过十字支架焊接在掺混室内壁上。
类文丘里管段包括收缩段和扩张段,即类文丘里管段的流通截面先收缩后扩张,气液两相先在收缩段降压加速,后在扩张段增压减速。由于气液两相的密度和流速不同,在收缩和扩张段增强了气液掺混效果。然后,在下游遇到纺锤体扰流件的扰流作用,进一步增强气液掺混效果。气液两相从扩张段出来后,遇到纺锤体扰流件的阻碍作用,气相惯性较小,迅速变向从纺锤体的周围流走。液相惯性较大,与纺锤体的正面相碰撞,液相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或液丝,从而在碰撞区域气液两相接触面积迅速增大,气液掺混效果较好。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指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52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橡胶密封件涂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投影机吊装可180°旋转的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