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篮球三分远投限弧练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5604.6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0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罗胜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篮球 三分 远投 练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辅助器材,尤其是一种篮球三分远投限弧练习器。
背景技术
“三分球”是指篮球比赛中,在三分线以外投篮且命中的进球。具体要求为起跳时脚要在三分线以外,不可踩三分线,落地时是可以在三分线以内的。三分球投掷时,弧线很重要,可分为低弧线、中弧线和高弧线,低弧线;球的飞行路线较短,力量容易控制,但由于飞行路线低平,篮圈暴露在球下面的面积很小,不易投中。中弧线:球飞行弧线的最高点大致与篮板的上沿在一条水平线上,球篮的大部分暴露在球的下面,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抛物线。高弧线:球接近于垂直下落,篮圈的面积几乎全部暴露在球的下面,球容易入篮。但球的飞行路线太长,不易控制,实际上会降低命中率。
现有的篮球三分远投限弧练习器通过上方设有的护网可达到限弧的目的,但是只能限制高弧线球,无法避免低弧线球的出现,也无法真正做到规范三分球投掷的弧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篮球三分远投限弧练习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篮球三分远投限弧练习器,包括篮球架、支撑柱、防护网、三分投掷线、限弧杆,所述篮球架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柱,两所述支撑柱通过两限弧杆连接,球场地面特设一三分投掷线,整个球场外围设有防护网。
进一步的,两所述的支撑柱高度为4.0-4.5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弧杆为半圆形弧杆,所述弧杆距离篮球架的球框中心距离为1.0-1.5米。
进一步的,所述的限弧杆为两个分为上限弧杆和下限弧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限弧杆高度为3.5-4.0米,下限弧杆高度为3.05-3.2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一种篮球三分远投限弧练习器,通过设有上下限弧杆达到限弧的效果,在练习时,从上下限弧杆中间投中篮筐,即为合格,可以提高投篮的难度,规范三分球投掷的弧线,避免低弧线和高弧线球,快速提高三分球命中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柱和限弧杆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投掷效果图;
图中:1、篮球架,2、支撑柱,3、防护网,4、三分投掷线,5、限弧杆,51、上限弧杆,52、下限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篮球三分远投限弧练习器,包括篮球架1、支撑柱2、防护网3、三分投掷线4、限弧杆5,所述篮球架1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柱2,两所述支撑柱2通过两限弧杆5连接,球场地面特设一三分投掷线4,整个球场外围设有防护网3,防护网3的设置便于捡球,快速投掷,帮助练习,两所述的支撑柱2高度为4.0-4.5米;所述的限弧杆5为半圆形弧杆,所述弧杆距离篮球架1的球框中心距离为1.0-1.5米,保证各个角度投掷效果相同;所述的限弧杆5为两个分为上限弧杆51和下限弧杆52;所述的上限弧杆51高度为3.5-4.0米,下限弧杆52高度为3.05-3.2米。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56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