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止水帷幕补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06775.0 | 申请日: | 2015-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2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仕奇;陈占;孟长江;邬强;彭志鹏;崔国庆;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8 | 分类号: | E02D19/18;E02D5/46;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止水 帷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止水,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止水帷幕补强结构。
背景技术
高压旋喷桩预插注浆管补强止水帷幕措施强化了钻孔桩间套打高压旋喷桩止水技术,拓展了高压旋喷桩作为止水措施的应用范围。仅在已完成的高压旋喷桩内插入造价较低的注浆管,就可达到预防基坑渗漏水,减少抢险风险的效果。
现有基坑止水帷幕补强大多是在基坑出现渗漏情况下开展的:
围护结构缺陷造成的渗漏时,在渗漏缺陷位置插入引流管引流,然后采用双快水泥封堵缺陷位置,等封堵水泥形成一定强度后再关闭导流管。此种方法针对局部围护结构缺陷造成的渗漏进行处理,可在围护结构表面进行局部渗漏处理,不能从渗漏内部进行根本处理,治标不治本,易出现渗漏反复情况。
若渗漏较为严重时直接封堵困难时,一般采用坑内回填土封堵水流,然后在坑外打孔灌注聚氨酯或双浆液等封堵渗漏处。此种方法虽然可从渗漏内部进行根本治理,但要回填基坑且在坑外打孔注浆,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影响工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止水帷幕补强结构,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基坑渗透补强方法工作量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坑止水帷幕补强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高压旋喷桩,还包括与各所述高压旋喷桩一一对应的至少一根注浆管,每一所述注浆管的一端封闭且伸入对应的所述高压旋喷桩内,另一端为开口且位于所述高压旋喷桩的外侧,所述注浆管沿所述高压旋喷桩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注浆管沿其轴向依次开设有若干注浆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可伸入其中一所述注浆管内的至少一根输浆管,所述输浆管沿其轴向开设有至少一个浆液喷孔,且所述输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开口。
进一步地,于所述输浆管的外圆面上套设有两个止浆塞,两个所述止浆塞沿所述输浆管的轴向间隔,各所述浆液喷孔均位于两个所述止浆塞之间。
具体地,各所述注浆孔沿所述注浆管的轴向每隔33~35mm依次设置,且两个所述止浆塞的间距大于相邻两个所述注浆孔的间距。
进一步地,于所述注浆管的各所述注浆孔处均设置有封堵对应所述注浆孔的胶圈。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管为PVC管,其内充满填充液。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基坑内依次排列的至少两个钻孔桩,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钻孔桩之间套打有所述高压旋喷桩,每一所述高压旋喷桩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钻孔桩之间均搭接。
具体地,每一所述高压旋喷桩与相邻的两个所述钻孔桩之间的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注浆管均靠近与其对应的两个所述钻孔桩。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补强结构中,在每一高压旋喷桩内均设置有一根注浆管,且在制作高压旋喷桩时将注浆管的部分结构预埋于未凝固的水泥土内,由于高压旋喷桩具有较好的搭接效果,即在基坑内施工高压旋喷桩可以形成较好的止水帷幕,防止出现渗漏,且在其出现渗漏时,可向对应的注浆管内加注浆液,浆液经注浆孔可以补强至对应高压旋喷桩的渗漏位置,不但操作方便,补强成本也比较低,而且采用这种形式的补强结构可以在根本上解决渗漏问题,补强效果非常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坑止水帷幕补强结构的钻孔桩与高压旋喷桩施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基坑止水帷幕补强结构的注浆管插入高压旋喷桩内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基坑止水帷幕补强结构的输浆管插入注浆管内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067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