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工作艇与引航船悬挂连接时的兜底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0047.7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6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薛一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港引航站 |
主分类号: | B63B23/00 | 分类号: | B63B23/00;B63B23/6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20008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工作 引航 悬挂 连接 兜底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引航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工作艇与引航船悬挂连接时的兜底缆机构。
背景技术
引航船在执行任务时将工作艇放出舷外悬空吊在船边,当涌浪较大时,引航船摇晃厉害,工作艇也随之摇摆,工作艇连续碰撞引航船可能致使艇体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防止工作艇与引航船碰撞的用于工作艇与引航船悬挂连接时的兜底缆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工作艇与引航船悬挂连接时的兜底缆机构,包括一条兜底缆,所述的兜底缆包括两条索带,两条索带各自独立,两条索带的一端连接在同一个刚性的套环上,两条索带的另一端与引航船上的艇架臂固定连接,当工作艇悬挂在引航船上时,所述的兜底缆具有套环的一端从工作艇的底部穿过且套环与引航船套接从而使工作艇压设在兜底缆上。
在上述的用于工作艇与引航船悬挂连接时的兜底缆机构中,当两条索带的端部悬挂在艇架臂上时,两条索带连接有套环的另一端自然下垂形成V字型的兜底缆。
在上述的用于工作艇与引航船悬挂连接时的兜底缆机构中,所述的套环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钢环,所述的套环上还连接有一根能与引航船上的立柱可拆卸连接的保险索。
在上述的用于工作艇与引航船悬挂连接时的兜底缆机构中,在引航船上还设有一个挂钩,所述的套环能套接在挂钩上,当套环套接在挂钩上时,所述的保险索远离套环的一端能与挂钩附近的立柱连接。
在上述的用于工作艇与引航船悬挂连接时的兜底缆机构中,所述的立柱顶部具有能让保险索穿过从而绑扎保险索的绑扎孔。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防止工作艇与引航船碰撞,有效的保护艇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兜底缆1、索带2、套环3、引航船4、艇架臂5、工作艇6、立柱7、保险索8、挂钩9、绑扎孔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工作艇与引航船悬挂连接时的兜底缆机构,包括一条兜底缆1,所述的兜底缆1包括两条索带2,两条索带2的一端连接在同一个刚性的套环3上,两条索带2的另一端与引航船4上的艇架臂5固定连接,当工作艇6悬挂在引航船4上时,所述的兜底缆1具有套环3的一端从工作艇6的底部穿过且套环3与引航船4套接从而使工作艇6压设在兜底缆1上。当两条索带2的端部分别悬挂在两个不同的艇架臂5上时,优选地,索带2固定在艇架臂5的前端,两条索带2连接有套环3的另一端自然下垂形成V字型的兜底缆1,艇架臂5为现有技术,固定在引航船4上,一般带有葫芦吊装结构,用于吊放工作艇6。
套环3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钢环,所述的套环3上还连接有一根能与引航船4上的立柱7可拆卸连接的保险索8。在引航船4上还设有一个挂钩9,所述的套环3能套接在挂钩9上,当套环3套接在挂钩9上时,所述的保险索8远离套环3的一端能与挂钩9附近的立柱7连接。立柱7顶部具有能让保险索8穿过从而绑扎保险索8的绑扎孔10。
引航船4在执行任务时将工作艇6放出舷外悬空吊在船边,当涌浪较大时,引航船4摇晃厉害,工作艇6也随之摇摆,工作艇6连续碰撞引航船4可能致使艇体受损。兜底缆1是一根长度适当的V字型索带,V字型的兜底缆1呈三角固定状态,结构稳定可靠,工作艇6坐底后就使其与引航船4绑在一起,避免碰撞。释放工作艇6时,只要把艇稍稍吊起,拉套环3使其脱钩,就可放工作艇6下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兜底缆1、索带2、套环3、引航船4、艇架臂5、工作艇6、立柱7、保险索8、挂钩9、绑扎孔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港引航站,未经上海港引航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0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苯丙氨酸类衍生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删除文件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