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无损均衡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0324.4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7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康龙云;郭向伟;陈凌宇;黄志臻;杨会州;郭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感 串联 电池组 双向 无损 均衡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串联电池组均衡技术,具体涉及适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或蓄能电站中的蓄能装置的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无损均衡电路。
背景技术
串联电池组在经过多个充放电循环后,各电池单体的剩余容量的分布大致会出现三种情况:个别电池单体的剩余容量偏高;个别电池单体的剩余容量偏低;个别电池单体的剩余容量偏高和个别电池单体的剩余容量偏低。
针对上述三种情况,国内外学者均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如针对个别电池单体的剩余容量偏高的情况,有研究者提出了并联电阻分流法,它通过控制相应的开关器件将剩余容量偏高的电池模块的能量通过电阻消耗掉,该方法将能量白白浪费掉,并且在均衡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增加了电池热管理的负荷。也有研究者提出了双向DC-DC均衡法、同轴变压器均衡法等均衡电路,这些电路都采用了变压器,增加了均衡电路的成本。
目前锂离子电池组均衡控制的方法,根据均衡过程中电路对能量的消耗情况,可分为能量耗散型和能量非耗散型两大类;按照均衡功能分类,可分为充电均衡、放电均衡和动态均衡。充电均衡是指在充电过程中的均衡,一般是在电池组单体电压达到设定值时开始均衡,通过减小充电电流防止过充电;放电均衡是指在放电过程中的均衡,通过向剩余能量低的电池单体补充能量来防止过放电;动态均衡方式结合了充电均衡和放电均衡的优点,是指在整个充放电过程中对电池组进行的均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串联电池组的电池管理系统中采用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无损均衡电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基于电感储能的串联电池组双向充放电均衡电路,其中串联电池组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的所有电池单体组成上电池组,下半部分的所有电池单体组成下电池组;当电池单体总数n为偶数时,上下部分的电池单体数均为n/2,当电池单体总数n为奇数时,上电池组的单体数为(n+1)/2,下电池组的单体数为(n-1)/2;所有电池单体由上至下分别依次命名为B1、B2、B3、……Bn,B1的正极接电源,Bn的负极接地;每个电池单体均与一个均衡子电路相连接;均衡子电路的数量为n+1,其中n均衡子电路相应的与n个电池单体连接,另一个均衡子电路作为总均衡子电路,总均衡子电路与上电池组和下电池组的分界点即公共点连接;每个均衡子电路由两个带续流二极管的MOSFET以及储能电感构成。
进一步优化地,每个均衡子电路均各自包括上桥臂MOSFET和下桥臂MOSFET,上桥臂MOSFET的源极与下桥臂MOSFET的漏极均和储能电感的一端相连;上桥臂MOSFET的漏极作为第一输出端,上桥臂MOSFET的栅极作为第二输出端,下桥臂MOSFET的栅极作为第三输出端,下桥臂MOSFET的源极作为第四输出端,L的另一端作为第五输出端;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相连接,MOSFET的开通和关断由控制电路控制;与上电池组的电池单体连接的均衡子电路中,第一输出端与该对应的电池单体正极相连,第五输出端与对应电池单体负极相连,第四输出端接地;与下电池组的电池单体连接的均衡子电路中,第五输出端与该对应电池单体正极相连,第四输出端与对应电池单体负极相连,第一输出端接电源;总均衡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接电源,第四输出端接地,第五输出端接上电池组与下电池组的公共点。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电池单体为电池模块,电池模块为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或超级电容器。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频率的大小根据所控制的电路储能电感的电感值、MOSFET的开关损耗、电池单体电压、电池单体容量而定。
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满足使储能电感在每个信号周期内复位,即储能电感的电流先从零开始上升,最后又下降到零。
均衡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03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