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驱动式丝藻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0355.X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41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翟洪艳;季民;刘伯约;李先真;王云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式丝藻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驱动式丝藻培养系统,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丝藻藻体为由圆筒状细胞相连而成的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丝藻(Ulothrix)绿藻纲,丝藻科。藻体细长,由单列细胞连接成不分支的丝状体。藻体分化为直立或匍匐部分,大多数种类细胞壁由完整的一片构成,正面观为H型,色素体周生。单核,叶绿体环带状或筒状,含有一至多个淀粉核。基部为一个无色细胞形成固着器。
丝藻含有广泛的维生素和有机矿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w3脂肪酸。已知器中包含一定量的具有抗氧化剂性质的营养素如叶绿素和胡萝卜素。近几年的多种研究已经显著表明,有些种类的丝藻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和抗炎症性质。因此丝藻是一种可使用和制药的藻类生物。
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拥有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2006年,煤炭保有资源量为10345亿吨,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占全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但是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能源资源赋存不均衡,开发难度较大,已探明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储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能源利用技术落后,利用低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我国能源的消耗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能源枯竭的威胁可能来得更早、更严重。因而,日益增长的对外能源需求造成的能源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寻找解决能源危机的突围之路。
综上所述,随着能源问题在人类活动和社会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越来源尖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驱动式丝藻培养装置,将微生物氧化沉积物时产生的电能和化学能用于丝藻的培养和生产,利用电化学系统将沉积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供给丝藻生长,完全不需要外加能源、不需要频繁人工管理操作,制造出的丝藻可用于生产食物、饲料、化妆品和制药行业。采用本实用新型系统不排放废气废物,达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友好的效果,具有很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驱动式丝藻培养装置,包括装有水和沉积物的反应室,所述反应室的底部设置有产碳板,所述反应室的中部悬挂有富集板,所述反应室的顶部设有电阻或是低功率电器,所述产碳板和所述富集板均通过导线与电阻相连。
本实用新型自驱动式丝藻培养装置,其中,所述富集板是石墨、碳毡和碳布的一种,所述富集板的富集层表面涂有铂碳催化剂层。所述产碳板是石墨、碳毡和碳布中的一种。所述电阻是10至2000欧姆的可调电阻或固定阻值电阻,所述低功率电器是功率为1mW至100mW的用电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微生物对沉积物的分解,利用电化学系统产生二氧化碳,碳酸氢根和碳酸根,做为丝藻的营养物,对丝藻进行培养,更加节能环保。在培养丝藻的同时去除沉积物中有机物,达到生态的修复,并可应用于沉积物的原位修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不需要太多维护,并节省人力。生产出的丝藻易于分离和收集,生产材料可以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驱动式丝藻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阻或低功率电器,2-丝藻,3-产碳板,4-导线,5-反应室,6-富集板;
图2是丝藻在有无采用本实用新型培养装置下的生长情况对比;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驱动式丝藻培养方法,培养丝藻20天过程的总无机碳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说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03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