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油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1196.5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3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明信德诚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油(气)井开采的同时也会从地层采出许多地层水,特别是油田开采到中后期,为了提高产量,需注入大量的水和蒸汽,使原油含水率上升,污水产生量增大。
目前,含油污水的处理方法一般采用将含油污水打入到沉降除油罐进行初步沉降分离,油水界面上方的原油通过溢流槽溢出,油水界面正文的污水经沉降后进行二次回注,污泥则通过罐底排泥管排出,采用这种自然沉降法一般只能处理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大污油颗粒,处理效果比较差。
另外,相关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较完善的物理法净化工艺,这类工艺一般包括油水分离和过滤两个工艺,油水分离装置采用自然沉降组合除油设备,而过滤装置采用核桃壳、石英砂及海绿石过滤器等,这类工艺复杂,处理效率低,而且设备投入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工艺复杂、处理效率低及设备投入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混合搅拌仓和沉降池,其中,混合搅拌仓包括:容纳待处理的含油污水的仓体、向仓体中添加粉末絮凝剂的加料机、以及将粉末絮凝剂与含油污水混合的搅拌器;混合搅拌仓与沉降池之间间隔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的高度低于混合搅拌仓以及沉降池的外壁的高度。
可选地,沉降池包括:一级沉降池和二级沉降池,其中,一级沉降池与混合搅拌仓之间间隔第一隔板,一级沉降池与二级沉降池之间间隔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高度高于第一隔板的高度,且低于混合搅拌仓以及二级沉降池的外壁的高度。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排泥泵和第二排泥泵,其中,第一排泥泵设置在一级沉降池的底部,第二排泥泵设置在二级沉降池的底部。
可选地,加料机设置在混合搅拌仓的仓体的顶部。
可选地,搅拌器的搅拌部设置在混合搅拌仓的仓体的下半部。
可选地,加料机为螺旋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加料机往待处理的含油污水中添加粉末絮凝剂,再通过沉降池自然沉淀,操作便利且易掌握,对设备的精确性等要求不高,故障率低。另外,由于不需要大功耗的设备,因此,功耗低,成本也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可选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可选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含油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混合搅拌仓10和沉降池20。
如图1所示,混合搅拌仓10包括可以包括:容纳待处理的含油污水的仓体100、向仓体100中添加粉末絮凝剂的加料机101、以及将粉末絮凝剂与含油污水混合的搅拌器102。
在本实施例中,粉末絮凝剂可以采用无机的絮凝剂,以减少污染。搅拌器102可以采用高速搅拌器,以使粉末絮凝剂能够充分与污水混合。
在本实施例中,混合搅拌仓10与沉降池20之间间隔有第一隔板30,其中,第一隔板的高度低于混合搅拌仓10以及沉降池20的外壁的高度。即在本实施例中,混合搅拌仓10中的水经过第一隔板30的上沿溢入沉降池20中。
在本实施例中,待处理含油污水以一定的流量进入混合搅拌仓10的仓体100,粉末絮凝剂由加料机101添加到仓体100中,搅拌器102对粉末絮凝剂进行快速混合搅拌,使絮凝剂均匀分散在污水中,快速溶解并吸附污水中的污油、与污水中的悬浮物结合产生絮片,后由混合搅拌仓10和沉降池20之间的第一隔板30的上沿溢流入沉降池中。在沉降池20中絮片缓慢下沉,在重力作用下形成高密度的絮片,之后处理后的水从沉降池20的上部排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明信德诚环境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明信德诚环境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11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净水器重金属处理装置
- 下一篇:分离式底泥洗脱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