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维动态影像烧结仪炉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1336.9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8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富进;周姣红;廖红卫;陈传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02 | 分类号: | G01N25/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0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动态 影像 烧结 仪炉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维动态影像烧结仪炉体。
背景技术
材料的烧结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是研究材料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学生学习材料烧结过程的一个重难点。现市场上存在的观察材料烧结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的仪器主要是影像烧结仪,主要用于测量无机材料、造型材料原砂、混合料、陶瓷原料及其他材料的烧结点温度、耐火度。将炉膛内试样投影到投影部分的放大镜头上。经棱镜折射到平镜上来,再由平镜反射到乳白毛玻璃的镜屏上,从而观察炉内试样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收缩、膨胀、钝化及完全球化的投影图像。影像烧结仪成像属于一维成像,显示是投影图像,并不能清晰直观的体现试样材料在高温状态下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三维动态观测烧结炉内材料的物相变化的炉体,更加直观地了解材料在高温下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维动态影像烧结仪炉体,包括电炉体,电炉体的前面设炉门,电炉体的内壁设耐火材料层,电炉体设有热电偶孔,电炉体的炉门、顶面和右侧面分别设前摄像窗口、上摄像窗口右摄像窗口,电炉体的左侧面设亮度补偿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亮度补偿窗口、前摄像窗口、上摄像窗口右摄像窗口均由内观测镜、外观测镜和处于内观测镜与外观测镜之间的真空隔热材料层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亮度补偿窗口外接照明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前摄像窗口、上摄像窗口右摄像窗口均外接CCD摄像头。
进一步地,所述热电偶孔设在电炉体的后侧面。
本实用新型在高温炉体的三维方向适当位置安装摄像设备,可以对材料在高温反应过程中的图像变化进行观测。根据适当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对三维方向摄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完美再现材料在高温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是在炉体的炉门、顶面和右侧面安置了摄像窗口,通过三维方向的摄像窗口用高清摄像头摄像,再电脑处理,直接观察炉子运行时炉内样品情况。
由于炉内的高温环境,为防止散热,电炉体必须为一密闭的腔体。亮度补偿窗口和三个摄像窗口均由内观测镜、外观测镜和内观测镜与外观测镜之间的真空隔热材料层组成。一方面可以使光线透过,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热量损失。亮度补偿窗口外接的照明系统可以为密闭的电炉体提供光照,使摄像头可以摄像,直接观察炉内情况。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有一些等同的替换方式:如亮度补偿窗口的位置可以与右摄像窗口对换,炉门的前摄像窗口也可设在后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三维摄像窗口同步观察电炉体内材料的动态变化情况,能清晰、直观地显示材料在高温状态下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烧结仪炉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例说明:1—电炉体,2—亮度补偿窗口,3—耐火材料层,4—炉门,5—前摄像窗口,6—上摄像窗口,7—右摄像窗口,8—热电偶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三维动态影像烧结仪炉体,如图1所示,包括电炉体1,所述电炉体1前面设有炉门4,电炉体1内部设有耐火材料层3,所述电炉体1后侧面设有热电偶孔8,所述炉门4上设有前摄像窗口5,所述电炉体1顶面设有上摄像窗口6,所述电炉体1右侧面设有右摄像窗口7,所述电炉体1左侧面设有亮度补偿窗口2。亮度补偿窗口2,前摄像窗口5,上摄像窗口6和右摄像窗口7均由内观测镜、外观测镜和真空隔热材料层组成,真空隔热材料层位于内观测镜、外观测镜之间。热电偶孔8用来安装热电偶测温控制烧结仪的运行;前摄像窗口5,上摄像窗口6和右摄像窗口7外接高清CCD摄像头,高清CCD摄像头连接到电脑上,工作人员能够在电炉工作时,通过摄像窗口上的高清CCD摄像头摄像,经过电脑图像处理,在电脑上观察炉内加热时的实时动态。亮度补偿窗口2外接照明系统,可以在电炉工作在低温状态时提供亮度补偿,保证电炉工作在低温状态,通过摄像窗口可以清晰成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13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