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螺杆泵轴承U型退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1990.X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4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郭园;周勇;赵庆兵;李陶;都新福;郭永金;王雷;曹刚;王晓峰;张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何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杆 轴承 退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拆卸双螺杆泵轴的双螺杆泵轴承U型退出器。
背景技术
双螺杆泵用于重质原油转输和装车,是站库生产运行的关键设备。平均每年大约需要维修双螺杆泵22台次,在维修过程中均需拆卸双螺杆泵轴承。由于轴承安装位置关系,对它的退出拆卸不能采取常规方法,也没有合适的专用工具,因而每次拆卸非常困难,目前使用方法使轴承滚轴被敲击时受力不均匀,产生以下问题:(1)硬质工具直接敲击滚轴,易导致滚轴损伤、脱落;(2)滚轴外包裹轴承骨架,在敲击时容易损坏;(3)造成轴承间隙过大,无法使用;(4)敲击过程中导致杂质残留于轴承内,造成卡阻,缩短轴承使用寿命。
经检索,专利号为201420494791.3提出一种对轴承座机械性能无损害,增加轴承座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的板凳式泵轴拆卸器。包括用以与输油泵衬套固定的撑腿,所述撑腿不少于三根,撑腿外端共同与一面板相连,在面板上开设有与输油泵泵轴的主、从轴位置对应的孔洞,在所述孔洞内插有带有螺纹的拉杆,位于面板外侧的拉杆上旋接有螺母。其是利用带螺纹的拉杆与螺母配合夹持泵轴轴承进行拉动,从而将泵轴轴承无损伤的取下,但其仅仅是采用硬性夹持拉动,且未与螺杆泵轴轴承结构配合连接,这种拉动方式有时易造成泵轴轴承损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配合泵轴轴承结构,无损伤进行拆卸的双螺杆泵轴承U型退出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双螺杆泵轴承U型退出器包括手轮、受力板、螺杆,所述手轮前端设置有旋接头,所述旋接头内开设内螺纹,螺杆与旋接头旋接,在所述螺杆上套接有上、下夹块,在下夹块下的螺杆上旋接有锁紧螺帽,所述锁紧螺帽上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与下夹块卡接。
由于实行上述方案,本申请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上、下夹持块与泵轴轴承的配合,有效避免了硬性损伤。更克服了由于顶丝眼加工、硬力敲击以及受力不均等原因引起的输油泵内部轴承座损坏。通过非硬性顶、敲的方式,很好的维持了整体机械性能,增加了轴承座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双螺杆泵轴承U型退出器结构示意图。
图例:1、手轮,2、旋接头,3、受力板,4、上夹块,5、螺杆,6、卡口,7、卡条,8、下夹块,9、锁紧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双螺杆泵轴承U型退出器其包括手轮1、受力板3、螺杆5,所述手轮1前端设置有旋接头2,所述旋接头2内开设内螺纹,螺杆5与旋接头2旋接。在所述螺杆5上套接有上、下夹块4、8,在下夹块8下的螺杆5上旋接有锁紧螺帽9,所述锁紧螺帽9上设置有卡条7,所述卡条7与下夹块8卡接。所述受力板3为U形板,其开口端两侧边用以与泵轴衬套顶触。
所述上夹块4为二阶圆台,即其包括上部的主体,和连接主体下端的圆柱形卡块,所述卡块用以伸入泵轴轴承与其插接。
所述下夹块8侧壁处开设有卡口6,前述卡条7为L形卡条,外部向上弯折,伸入卡口6,使得锁紧螺帽9和下夹块8共同转动。
上、下夹块4、8与螺杆5套接部位为非螺纹孔,所述非螺纹孔口径大于螺杆5直径。
使用时,将受力板3开口端两侧边与泵轴衬套顶触,并先只在螺杆5上套接上夹块4,随后将螺杆下部穿过泵轴轴承,随后套接下夹块8,并旋接锁紧螺帽9。通过拧动锁紧螺帽9,使得下夹块8向上夹块4处移动,直至将上、下夹块4、8紧固夹持在泵轴轴承两侧,同时卡条7与下夹块8卡接。最后拧动手轮1,带动螺杆5向手轮1侧旋出,同时上、下夹块4、8夹持泵轴轴承,从而带动泵轴轴承,最终拔出。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19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