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3136.7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26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石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鸿海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02;H01B7/17;H01B7/18;H01B7/28;H01B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8335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充电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
背景技术
工业和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当前造成温室效应、破坏环境和影响生活的重要因素,为此世界多国正在商议并寻找减少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办法。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汽车的需求与使用越来越多,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急速增多。研究与开发新型环保节能汽车成为了当前话题,其中开发新能源电动汽车成为了首选。
现如今,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应对环境污染和缓解能源危机的焦点技术,各个国家以及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均纷纷投入巨资开展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电动汽车的研究及示范应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电动汽车配套的基础充电设施建设已成为发展重点,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作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性能对整个充电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作为新型电线电缆,其使用要求不同于传统的电线电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产品标准对其进行规范。
在世界各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纷纷涌现。有关部门发布的2010年至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行业投资环境调查及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我国从2010年开始不断壮大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试点城市规模。我国政府将电动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积极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我国正在开展公共服务领域和私人用车领域电动汽车大规模商业化示范运行。根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相关报告,2016年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万辆,2020年将达到500万辆。可见,未来电动汽车将与智能电网融为一体,与电动汽车相配套的充电电缆前景也将一片光明。
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作为近期低压电气装备线中出现的新型电线电缆,其技术要求与传统的电线电缆有着较大的不同,随着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其使用要求也逐渐明确。
电动汽车充电电缆是连接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载体,其基本作用是传输电能。然而,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充电过程,电动汽车和充电桩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并且在必要时进行自动控制。因此,充电过程对充电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电电缆不仅需要具有电量传输的作用,同时需要将车辆以及动力电池的状态和信息传递至充电桩进行实时交互,在必要条件下,对充电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安全可靠地完成充电过程。
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因长期暴露在室外,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包括较大昼夜温差变化、日光照射、风化、潮湿、酸雨、冰冻和海水等,这些自然环境会严重影响充电电缆的寿命和使用性能,甚至降低充电电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
充电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因使用灵活,难免会存在人为弯曲、扭曲、拖曳甚至拉伸等现象,极易对充电桩电缆造成机械损伤;同时,充电桩电缆可能会受到人为造成的酸碱溶液的浸泡,影响电缆材料性能,对充电电缆造成损伤。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使用环境相对恶劣,因此,对充电电缆的柔软性、挠曲性、机械性能以及耐腐蚀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目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内容。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因时间较长、电流强度较大,电缆使用频率高,其安全性应受到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在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基础上,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同时,在燃烧时应具有良好的低烟阻燃特性,以保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
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移动,属于移动式软电缆,其需要有相当的柔软性,因此使用的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柔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包括控制线芯组、信号线芯组、中性线芯、保护接地线芯、三个动力线芯、填充绳和缆套;
控制线芯组、信号线芯组、中性线芯、保护接地线芯、三个动力线芯和填充绳相互绞合组成缆芯,信号线芯组由两根信号线芯绞合并包裹第一屏蔽层组成,包括导体和绝缘层,导体由多根导丝相互绞合组成,绝缘层包裹在导体外围;
缆套包裹在缆芯上,缆套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绕包层和护套层。
优选地,绝缘层为聚氨酯弹性体绝缘层。
优选地,护套层为聚氨酯弹性体护套层。
优选地,第一屏蔽层为镀锡铜丝编织屏蔽网。
优选地,护套层厚度为0.56-2.0mm。
优选地,绕包层为无纺布绕包层。
优选地,导丝线径为0.15-0.20mm,导体节径比为14-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鸿海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鸿海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3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PDC钻头
- 下一篇:油井勘探用与超声波增油用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