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颅底修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3988.6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1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博;薛菁;晁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东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修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科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颅底修补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镜是利用直径0.2-0.6厘米的内镜对颅内病变进行治疗的一种技术。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通过经蝶窦扩大入路手术对颅底鞍区及鞍旁区肿瘤进行切除已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但是切除病变后常发生较大的颅底骨质、硬脑膜和术野局部软组织的缺损,增加了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脑膜炎、气颅和脑膨出等并发症的可能性。
为了减少并发症,手术后必须进行颅底缺损进行修补,目前由于手术切口在经蝶窦扩大对颅底内部的进行治疗,当手术位置复杂,如果经过蝶窦入口,需要对其进行扩大入口对内部进行手术,当手术位置与蝶窦入口较远时,手术难度增加,而且对扩大的蝶窦入口修补复杂,当出现动脉瘤等手术时,如果采用经斜坡脑底手术,将缩短手术路径,将术区暴露的更清楚,但是由于斜坡部位在手术完成后对于颅底的修补无法进行复合,会出现颅内外沟通腔隙,脑脊液漏的现象,无法对颅底进行修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颅底修补装置,不仅可以在颅底其他部位进行,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支架,人工修补膜,所述的支架安装在颅骨缺口上,颅腔内,所述的人工修补膜在颅腔内,覆盖在支架上,并支架完全覆盖。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由多根撑杆组成,撑杆之间相互正交组成网状支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撑杆为弹性撑杆,由钛合金制成,中间为杆状两端带有叉形卡口的结构,所述的撑杆固定在颅骨缺口上,两端的叉形卡口卡在颅骨缺口颅骨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人工修补膜为人造膜,具有吸水性,并且膜上具有培养基,其形状与所述的支架相同,其大小略大于支架的表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颅底修补装置中,根据颅骨缺口的大小使用不同尺寸的撑杆相互正交组成网状支架结构,然后将人工修补膜覆盖在支架上,将带有人工修补膜的支架安装在颅骨缺口上,最后硬脑膜自然覆盖在修补装置上,这样可以有效的对颅底进行封堵,防止脑脊液流出,使颅内和颅外沟通;
本实用新型使用支架和人工修补膜作为颅底修补装置,操作简单方便,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极大的提高了颅底手术的成功几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补装置,可以方便对手术切口进行封堵,不会出现颅内外沟通腔隙、脑脊液漏的现象,而且采用该修补装置,可以对颅底其他部位的手术切口进行封堵,例如在经斜坡脑底手术和经鼻额底手术,不需要通过经蝶鞍区入路对颅咽管瘤和动脉瘤等进行手术,根据诊断的手术区,可以从颅底离病变最近的位置进行手术入路,使得手术路径更直接,术区暴露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颅底修补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修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颅底修补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人工修补膜,3-撑杆,4-颅骨缺口,5-颅骨,6-硬脑膜,7-叉形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颅底修补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颅底修补装置,包括支架(1),人工修补膜(2),所述的支架(1)安装在颅骨缺口(4)上,颅腔内,所述的人工修补膜(2)在颅腔内,覆盖在支架(1)上,并将支架(1)完全覆盖。
本实施例中,根据颅骨缺口(4)的大小制成支架(1)结构,然后再根据支架(1)的大小和形状制成人工修补膜(2),将人工修补膜(2)覆盖在支架(1)上,然后将带有人工修补膜(2)的支架(1)安装在颅骨缺口(4)上,最后硬脑膜(6)覆盖在人工修补膜(2)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1)的大小和形状以及人工修补膜(2)的大小和形状不做限制,以能实现本技术方案为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该修补装置,可以对手术切口颅骨缺口进行有效封堵,不会出现颅内外沟通腔隙、脑脊液漏的现象。
如图2所示,所述的支架(1)由多根不同尺寸的撑杆(3)组成,撑杆(3)之间相互正交组成网状支架(1)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撑杆(3)为弹性撑杆,由钛合金制成,中间为杆状两端带有叉形卡口(7)的结构,所述的撑杆(3)固定在颅骨缺口(4)上,两端的叉形卡口(7)卡在颅骨缺口(4)颅骨(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东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东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39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