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4835.3 | 申请日: | 2015-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66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辉;黄波;刘志远;赵其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6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物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以及服饰等,穿戴式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与轻量化,这样就需要轻便且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空间的电池来提供设备运行的电力,现有技术中,可充电锂电池成为穿戴式智能设备的首选。目前可充电锂电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液态锂离子电池,这种处于对电池的安全性的考虑,其铝质或钢质外壳较厚,电池的大容量与小体积很难同时兼顾,不能适应微型化电池的设计要求,而且外壳的开模费用也较高;另一种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一般为方形或圆柱状,这种形状很难在智能穿戴设备中应用,也就是难以满足穿戴设备对电池的体积、尺寸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设备、体积小且具有相对较大容量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电芯以及输出单元;所述第一壳体为圆形,其具有容置空间并且被配置为容纳电芯,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扣合并将所述容置空间封闭;所述电芯包括相互间隔、层叠设置的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设有涂胶隔膜,所述正极极片具有正极极耳,所述负极极片具有与所述正极极耳错位设置的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都通过引出片与输出单元连接;所述输出单元用于将电芯与外部设备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都为圆缺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呈环状的外沿,所述输出单元置于所述外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出片通过粘接胶与所述外沿固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出单元包括线路板以及置于所述线路板上的连接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一用于避让所述输出单元的避让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材质都为铝塑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外壳采用圆形设计,内部电芯经合理布局,能够最大化地利用电池外壳内部的空间,既满足了电池微型化的要求,也满足了设备对电池容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未绘出输出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与第一壳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未绘出输出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剖视图以及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含输出单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含输出单元)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电芯30以及输出单元40。
第一壳体10为圆形,其具有容置空间11并且被配置为容纳电芯30,所述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相扣合并将所述容置空间11封闭;所述第一壳体10设有呈环状的外沿12,所述输出单元40置于所述外沿12上,所述第一壳体10设有一用于避让所述输出单元40的避让部13。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材质都为铝塑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曙鹏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4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