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音频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7651.2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7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彭国允;尹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张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音频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音频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音频器件很多,为实现音频器件的功能,需音频驱动电路。现有的音频驱动电源驱动功率不足,特别在音频的高音部分尤其明显,另一方面,现在的驱动动态响应时间长,由于音频器件需要的是一个动态的电流,有时高,有时低,如果动态响应时间不过来,就会产生电流尖峰,以上两点,任何一个都会对音频产生音响,从而影响音质,产生杂音,影响人们对声音听觉的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音频驱动电路,其成本低廉,性能优良,能够有效避免电流尖峰的产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智能音频驱动电路,包括保险丝F1、可调电阻VR1、整流桥BR1、电感L1、电感L2、电阻R1至电阻R15、电容C1至电容C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变压器T1、音频器件、PWM转换器芯片U1、光电耦合器U2和可控稳压源U3;
所述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市电的火线端,保险丝F1的另一端和可调电阻VR1的一端均与整流桥BR1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可调电阻VR1的另一端和整流桥BR1的负极输入端均与市电的零线端连接;所述整流桥BR1的正极输出端和电容C1的一端均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均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整流桥BR1的负极输出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均与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均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和变压器T1的第一初级线圈的另一端均与PWM转换器芯片U1的第一开漏端连接;PWM转换器芯片U1的第一开漏端和PWM转换器芯片U1的第二开漏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均与PWM转换器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线圈的一端,变压器T1的第二初级线圈的另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均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5的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负极均与电感L2的一端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均与音频器件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另一端均与音频器件的负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均与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均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还连接可控稳压源U3的参考端,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和可控稳压源U3的正极端均与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可控稳压源U3的负极端和电阻R13的一端均与光电耦合器U2的负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另一端均与光电耦合器U2的正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器U2的正极输出端均与PWM转换器芯片U1的反馈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均与PWM转换器芯片U1的电流检测端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PWM转换器芯片U1的地端和光电耦合器U2的负极输出端均接地。
优选的,所述PWM转换器芯片U1的型号为WS229XD7P。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PWM转换器芯片驱动音频电源工作,能够杜绝电路尖峰的产生,避免了音频驱动对音频器件的干扰,具有对电路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音频驱动电路,包括保险丝F1、可调电阻VR1、整流桥BR1、电感L1、电感L2、电阻R1至电阻R15、电容C1至电容C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变压器T1、音频器件、PWM转换器芯片U1、光电耦合器U2和可控稳压源U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76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胶振膜和扬声器模组
- 下一篇:一种纳米防水的头戴式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