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USB充电插口的电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9545.8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5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学林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林晓宏 |
地址: | 635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sb 充电 插口 电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USB充电插口的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人们在外出时,往往由于电子设备自身电池的容量有限,例如手机、MP3、智能手表等小型智能设备,由于其尺寸本身较小,难以将大容量的电池置于内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耗尽电能,虽然现在有充电宝可以即时补充,但是充电宝具有尺寸大,不易携带,用途单一,基于此,发明人对现有的电池提出了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USB充电插口的电池结构,它具有通用性强,易于携带和充电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USB充电插口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具有正极端和负极端,所述正极端或负极端设置有USB充电组件,所述USB充电组件分别与正极端、负极端电性连接,还包括用于将USB充电组件与电池本体包覆固定的绝缘层。
优选的是,所述USB充电组件包括第一间隔板和正极帽,所述第一间隔板和正极帽之间设置有USB插口。
作为另一优选的是,所述USB充电组件包括第一间隔板和负导板,所述第一间隔板和负导板之间设置有USB插口。
进一步的,所述USB插口为USBMINI插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USB充电插口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具有正极端和负极端,所述正极端或负极端设置有USB充电组件,所述USB充电组件分别与正极端、负极端电性连接,还包括用于将USB充电组件与电池本体包覆固定的绝缘层;本电池结构由于采用了USB充电组件,由电池本体直接供电,其不但可以充当普通电池的功能,还可以在紧急时,利用USB对外部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显然,其具有通用性强,易于携带和充电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电池本体--1,正极端--11,负极端--12,绝缘层--13,USB充电组件--2,第一间隔板--21,正极帽--22,USB插口--23,负导板--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一种带USB充电插口的电池结构,包括电池本体1,所述电池本体1具有正极端11和负极端12,所述正极端11或负极端12设置有USB充电组件2,所述USB充电组件2分别与正极端11、负极端12电性连接,还包括用于将USB充电组件2与电池本体1包覆固定的绝缘层13。本电池结构由于采用了USB充电组件2,由电池本体1直接供电,其不但可以充当普通电池的功能,还可以在紧急时,利用USB对外部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当电池使用完毕后,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电池充电设备对电池进行充电,显然,其具有通用性强,易于携带和充电方便的优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SB充电组件2包括第一间隔板21和正极帽22,所述第一间隔板21和正极帽22之间设置有USB插口23。所述正极帽22与正极端11电性连接,也就是说,本USB充电组件2设置于电池本体1的正极端11,USB插口23分别连接正极端11和负极端12。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USB插口23为USBMINI插口。采用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减小整个USB充电组的体积,从而保证较大的电池容量。
实施例二。
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USB充电组件2包括第一间隔板21和负导板24,所述第一间隔板21和负导板24之间设置有USB插口23,所述负导板24与负极端12电性连接。也就是说,本USB充电组件2设置于电池本体1的负极端12,USB插口23分别连接正极端11和负极端12。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优点,具有同等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学林,未经吴学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95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端引出低内阻储能器件
- 下一篇:提高电池极板包封良品率的电池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