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滚筒洗衣机减速离合器与滚筒洗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9798.5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4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杨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聚隆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37/40 | 分类号: | D06F37/40;D06F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张松林 |
地址: | 242399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滚筒洗衣机 减速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筒洗衣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滚筒洗衣机减速离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滚筒洗衣机洗涤原理:
滚筒洗衣机内装卧式的可旋转的洗涤滚筒,滚筒壁上有漏水孔并布有轴向等分排列的凸体筋条,当滚筒以适当的速度(50-60rpm)旋转时,滚筒中的衣物在重力、离心力及筋条托动作用下在滚筒内的洗涤液中产生翻滚运动,造成衣物之间及与洗涤液间的摩擦冲刷作用,又有部分衣物被提升到接近滚筒顶部,在重力作用下脱离筒壁,产生跌落、冲击、冲刷与摩擦洗涤作用,同时借助落差的作用及正反相交替旋转的方式实现衣物位置周期性的调换,达到均匀洗涤的目的。
相对于波轮式洗衣机,滚筒洗衣机洗涤更柔和,其优点是衣物磨损小、省水、洗涤均匀,缺点也是相应的:由于洗涤冲刷力小,必须洗更长的时间;为了更好地去污,达到标准要求的洗净比,必须要加热,结论就是滚筒洗衣机更费电。
现有的滚筒洗衣机上没有减速离合器,电机通过皮带轮的减速驱动内筒旋转,滚筒洗衣机的脱水转速约为800-1200rpm,洗涤转速只有50~60rpm左右,因此在洗涤时需要很大的减速比,通常使用双速电机,或者靠直驱电机调速,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增加成本和功耗,不仅电机价格昂贵,而且能耗大,洗涤方式单一,洗涤效果不理想,寻求一种洗涤方式全面的滚筒离合器及其洗衣机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减速离合器,以降低成本,克服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以节省电能,克服现有滚筒洗衣机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滚筒洗衣机的洗涤方法,以丰富现有滚筒洗衣机的洗涤方式。
根据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滚筒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包括与洗衣机内筒相连接的上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轴套内通过上衬套活动地设有驱动轴,所述的驱动轴上设有太阳轮,所述的驱动轴外通过下衬套同心地与下轴套活动连接,所述的下轴套上与内齿轮相连接,所述的下轴套外通过中衬套与密封盖活动连接,所述的密封盖通过内齿轮壳体与所述的上轴套相连接,所述的内齿轮壳体上设有行星架,所述的行星架通过行星轴活动地安装有行星齿轮,所述的行星齿轮内与太阳轮相啮合,外与内齿轮相啮合。
所述的上轴套与驱动轴之间还设有固定环和小油封,所述的太阳轮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的行星齿轮和内齿轮由塑料材料制成。
所述的下轴套上部设有并通过下轴套齿轮部与内齿轮相连接。
所述的下轴套下部设有并通过下轴套花键与离合机构相连接。
所述的驱动轴与上轴套的速比为2~5:1。
所述的上轴套与驱动轴之间的上衬套10为1个或1个以上。
所述的驱动轴与下轴套之间的下衬套2为1个或1个以上。
所述的密封盖与内齿轮壳体之间通过滚铆方式紧固连接。
根据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上述滚筒洗衣机减速离合器制造的滚筒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轴的输出端与搅拌器相连接,所述的搅拌器同心地安装在与上轴套相连接的洗衣机内筒中,所述的驱动轴的输入端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的驱动轴通过离合机构与下轴套相连接。
根据上述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技术方案为:所述的驱动轴上连接有驱动电机并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旋转;
洗涤工况时,所述的驱动轴的动力直接带动搅拌器旋转,同时,在行星齿轮减速后,经内齿轮壳体、上轴套带动内筒与搅拌器同向旋转;
脱水工况时,安装在驱动轴上的离合机构通过下轴套花键部将驱动轴与下轴套连接为一体,与电机转子啮合,由下轴套带动内齿轮,与上轴套相连接的内齿轮壳体带动行星架共同同步旋转,因而与上轴套连为一体的内筒获得与驱动轴连为一体的搅拌器1:1的传动比同步高速旋转,高速离心脱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由于减速离合器本身带有减速功能,洗涤时电机转速不用调整过低,这样就可以使双输出滚筒洗衣机电机始终保持高效高速运转的状态,提高洗涤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聚隆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聚隆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197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