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回收利用的消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0092.0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23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郭孝虎;赵杰;宋鸿钰;顾行祥;王春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简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裴素艳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泡装置,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可循环回收利用的消泡装置,属于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泡沫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污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之类的化学物质引起的化学泡沫,呈乳白色,产生是因为污水中含有一些容易发泡,使泡沫稳定的物质,这些污水在处理中在空气充氧的过程中均产生大量的、稳定的泡沫;另一类是由于生化反应过程丝状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生物泡沫,呈褐色,其产生是一个复杂的物化和生物过程,它是一个由气-水-微生物细胞形成的稳定三相系统。
比较常见的是好氧曝气池在鼓入空气充氧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并覆盖在曝气池表面,泡沫的危害主要有:降低曝气池的充氧效率和污泥的沉淀性能,使出水水质恶化;严重时泡沫会溢出曝气池,在大风的季节泡沫随风飘逸影响环境并散发出气味,污染外部设备外部池壁,给运行和管理带来较多麻烦,使操作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约资源、避免二次污染的可循环回收利用的消泡装置。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可循环回收利用的消泡装置,包括废水处理池和收集池,所述废水处理池和所述收集池之间循环连通,所述废水处理池内设置配送管、滴淋管、接收槽和收集管,所述配送管设置于所述废水处理池的一侧,其入水口通过出水管道与所述收集池连通;所述滴淋管的入水口与所述配送管侧壁出水口连通,另一端封住;所述接收槽设置于所述滴淋管的下方,其一端与所述收集管连通,所述收集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收集池的入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为,所述滴淋管的侧壁设置多组穿孔,所述多组穿孔交错设置,并且每个穿孔向下倾斜45°。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槽为三角尖朝下的直角三角形,所述滴淋管位于所述三角槽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池的进液管下方设置泥斗。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泥斗之间设置倒锥体。
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池出口与所述废水处理池入口之间设置循环泵。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循环回收利用的消泡装置,处理过程为消泡液通过循环泵输送至消泡液配送管,经分配后至滴淋管,滴淋出的消泡剂与泡沫接触完成消泡并落入接收槽,最后汇流至收集管道自流入收集池,完成一个周期消泡过程,使消泡剂能够循环回收利用,避免大量使用消泡剂导致额外向废水中引入污染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循环回收利用的消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滴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集池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集槽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循环回收利用的消泡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废水处理池3和收集池7,所述废水处理池3与所述收集池7之间循环连通,所述收集池7出口与所述废水处理池3入口之间设置循环泵8。
所述废水处理池3内设置配送管2、滴淋管4、接收槽5和收集管6,所述配送管2设置于所述废水处理池3的一侧,其入水口通过出水管道1与所述收集池7连通,将收集池7内的消泡剂导入废水处理池3再次利用,本实施例中,配送管管径大于DN80,管材选用塑料硬管。
滴淋管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穿孔圆管,管材选用塑料硬管,其入水口与所述配送管2侧壁出水口连通,另一端封住,滴淋管4的侧壁设置多组穿孔9,多组穿孔9交错设置,并且每个穿孔9向下倾斜45°,穿孔口径为3-8mm,穿孔方式为交错斜向下45°,每个孔服务面积为0.25-0.75m2,孔的疏密程度视泡沫量确定。
本实施例中,滴淋管4管径DN50,穿孔9口径为5mm,每个孔服务面积为0.5m2。
接收槽5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设置于滴淋管4的下方,槽的长度与滴淋管4相同,其一端与所述收集管6连通,另一端封死。接收槽5为三角尖朝下的直角三角形,所述滴淋管4位于所述三角槽的正上方,本实施例中,接收槽5的斜边口宽20cm,其口朝上,三角尖朝下,滴淋管4位于三角槽(接收槽)正上方18cm。
收集管6的出水口与收集池7的入口连通,将汇流的消泡剂一起引流如收集池7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简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简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0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