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2043.0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1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楠;史源;祝甜;伍莉;邓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周维锋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氧管。
背景技术
在医疗过程中吸氧器具是经常用到的医疗器械,其中一次性吸氧管的使用非常普遍,通过吸氧提高血中动脉氧分压,纠正机体缺氧状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治疗方法,尤其是对婴幼儿的氧气疗法更为重要。目前的吸氧管,包括接头、收紧套、导气管段和鼻吸管段,所述导气管段包括两根导气管体,所述两根导气管体的头端均穿过收紧套与接头连接,所述鼻吸管段包括连接管体和两根与连接管体连通的鼻孔管体,所述连接管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导气管体的尾端连通,使用时,将两根鼻孔管体分别塞入患者的两个鼻孔,供患者吸氧。该种结构的吸氧器,存在如下缺点:1)不容易固定,鼻孔管体易从鼻孔内滑出,从而影响吸氧效果;2)鼻孔管体插入病人鼻孔让病人吸氧时,由于鼻孔管体与病人鼻孔摩擦挤压,导致病人经常会感觉硌得难受,甚至是硌伤皮肤,尤其用于婴幼儿吸氧时,由于婴幼儿皮肤滑嫩,给婴幼儿造成的损伤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固效果好又能使病人感觉舒适的吸氧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吸氧管,包括接头、收紧套、导气管段和鼻吸管段,所述导气管段包括两根导气管体,所述两根导气管体的头端均穿过收紧套与接头连接,所述鼻吸管段包括连接管体和两根与连接管体连通的鼻孔管体,所述连接管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导气管体的尾端连通,所述连接管体两端均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正面与导气管体卡接,软垫背面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上设置有保护膜,所述鼻孔管体通过波纹管体与连接管体连通。
进一步,所述鼻孔管体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体和内管体,所述外管体通过波纹管体与连接管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软垫为海绵垫或敷料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吸氧管,包括接头、收紧套、导气管段和鼻吸管段,所述导气管段包括两根导气管体,所述两根导气管体的头端均穿过收紧套与接头连接,所述鼻吸管段包括连接管体和两根与连接管体连通的鼻孔管体,所述连接管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导气管体的尾端连通,所述连接管体两端均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正面与导气管体卡接,软垫背面设置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上设置有保护膜,所述鼻孔管体通过波纹管体与连接管体连通。该结构的吸氧管,不仅稳固效果好,而且吸氧过程中,能使病人感觉舒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吸氧管,包括接头1、收紧套2、导气管段和鼻吸管段,所述导气管段包括两根导气管体3,所述两根导气管体的头端均穿过收紧套与接头连接,所述鼻吸管段包括连接管体和4两根与连接管体连通的鼻孔管体,所述连接管体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导气管体的尾端连通,所述连接管体两端均设置有软垫6,所述软垫为海绵垫或敷料贴,所述软垫正面与导气管体卡接,软垫背面设置有粘结层7,所述粘结层上设置有保护膜8,所述鼻孔管体通过波纹管体9与连接管体连通。该结构的吸氧管,在使用时,一方面,撕下保护膜,将软垫粘结在面部合适的位置,利用软垫托住和支撑起吸氧管,保证了吸氧管的稳固效果;另一方面,鼻孔管体通过波纹管体与连接管体连通,波纹管体具有弹性,鼻孔管体可相对连接管体调整适当角度,当鼻孔管体与鼻孔内某一部分碰撞挤压较强时,鼻孔管体能摆动适当角度,可有效减缓碰撞和挤压,使病人感觉更加舒适。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鼻孔管体包括相互套接的外管体51和内管体52,所述外管体通过波纹管体与连接管体连接。可根据病人鼻孔的深度,调整鼻孔管体的长度,使鼻孔管体伸入鼻孔内的长度适中,既能保持吸氧顺畅,又能避免因鼻孔管体过程而损伤鼻孔,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20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普外科辅助呼吸机
- 下一篇:一种麻醉剂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