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风隧道复合消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3114.9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30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钟星灿;牟锐;肖键;刘勋兵;杨子啸;周钰敏;王瑛琢;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迈铁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隧道 复合 消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特别涉及一种将阻抗式被动消声和主动式消声相结合的通风隧道复合消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污染与空气污染、水污染一起被列为三大主要环境污染源,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不断寻找噪声控制的有效方法。在传统噪声控制中,主要采用吸声降噪、阻尼处理、隔声降噪等无源消声方法。
目前,通风隧道的噪声控制主要采用设置阻抗性消声器的方法。阻抗性消声器应用于通风隧道主要存在如下两问题,一是阻抗性消声器对低频噪声的抑制效果很差,随着噪声频率的降低,阻抗性消声器的体积变得庞大,造价随之增加;二是安装在通风隧道内的阻抗性消声器会占用较大的通风隧道有效通风截面,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引起压力损失,为保持要求的排风或者供风风速,就必然增大风机的功率,造成通风隧道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增加。此外,风机功率的增大反而会使风机的噪声升高。
主动有源消声技术也叫主动消噪技术ANC(ActiveNoiseControl)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PaulLeug在1933年提出的,通过采集噪声信号经移相、增益处理后,释放与原始噪声声波振幅相同但相位相反的次级噪声与原始噪声相抵消,从而达到消除噪声的目的。
由于通风隧道的原始噪声源很复杂,在通风隧道截面各点位置上通过的原始噪声在强度、特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现有的主动有源消声技术若直接运用于通风隧道的消音降噪中,技术上虽然可以实现,但处理难度较大,成本将大幅度增加。因此,迄今为止仍未见通风隧道采用主动消声技术的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风隧道复合消声装置,以有效抑制原始噪声,并有效控制通风隧道风机功率,节约能源和降低通风隧道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隧道复合消声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吸声式消声器和单元主动有源消声器;所述吸声式消声器固定设置在通风隧道内,吸声式消声器由在通风隧道内全断面内排列布置的通道单元构成,各通道单元具有沿通风隧道轴线延伸的通道;所述单元主动有源消声器固定设置在各通道单元内,且位于通道的中部或者后部。
所述通道单元的环形内壁上覆盖固定有微孔吸音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吸声式被动消声和主动式消声相结合,通过吸声式消声器将隧道断面进行单元化分解,进入各个单元通道内的原始噪声可近似地视为单一声源,由对应的单元主动有源消声器对通过该单元通道的原始噪声进行消声处理,使有源主动消声处理技术应用在通风隧道内变得简单化和行之有效;和现有阻抗性消声器相比较,可大幅度降低消声装置所占用的通风隧道截面,同时,由于风阻较小,通风隧道可以选用较小功率的风机,不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更减小了噪音处理难度;在通道单元内壁上覆盖设置微孔吸音层,可进一步降低单元主动有源消声器的处理难度和提高消声效果。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三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通风隧道复合消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通风隧道复合消声装置的结构示意横断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通风隧道复合消声装置通道单元的局部剖面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吸声式消声器10、通道单元11、微孔吸音层12、单元主动有源消声器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通风隧道复合消声装置包括吸声式消声器10和单元主动有源消声器20。所述吸声式消声器10固定设置在通风隧道内,消声器10由在通风隧道内全断面内排列布置的通道单元11构成,各通道单元11具有沿通风隧道轴线延伸的通道。所述单元主动有源消声器20固定设置在各通道单元11内,且位于通道的中部或者后部。即通过吸声式消声器10将隧道断面进行单元化分解,进入各个单元通道11内的原始噪声经过吸声降噪处理后可近似地视为单一声源,由对应的单元主动有源消声器20对通过该单元通道的噪声进行消声处理,使有源主动消声处理技术应用在技术上通风隧道上变得简单化和行之有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迈铁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迈铁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31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硬盘减振加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功耗触摸式液晶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