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四向全景夜视记录仪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3155.8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5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强 |
主分类号: | B60R1/00 | 分类号: | B60R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项磊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全景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夜视仪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车载四向全景夜视记录仪。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信息化不断加速,人们越来越重视夜晚微弱光或者无光照下的监控,现有技术的夜视仪主要采用红外激光照明方法来拍摄图像,该夜视仪在接受具有有源照明的红外线的基础上拍摄具有一定视距的夜视仪周围环境的图像,该视距通常超过人眼的视距。夜视仪周围环境的图像通过显示部件显示给使用者。
针对汽车的夜视仪通常具有红外摄像机,该摄像机在接受具有有源照明的红外线的基础上拍摄具有一视距的汽车周围环境的图像,该视距通常超过人眼的视距。汽车周围环境的图像通过显示部件显示给驾驶者。
然而,现有的车载夜视仪往往只能观察车体外单一方向周围环境的图像,即使带有可旋转功能的夜视仪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周围图像的观察。而且现有的夜视仪往往在发现有特殊情况的情形下,不能给车内乘车人员以示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四向全景夜视记录仪,目的是使车内乘车员能够同时观察车体四周环境的图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载四向全景夜视记录仪,包括控制器、摄像组件和显示屏,所述摄像组件包括分别用于采集车体外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图像的四个摄像头和图像存储单元,所述显示屏、摄像头和图像存储单元均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摄像头为设有滤光片的红外线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摄像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每一个摄像头周围的红外照射光源,红外照射光源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每一个摄像头周围的红外照射光源为两个红外感应灯,两个红外感应灯分别设于摄像头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记录仪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升降机构,所述四个摄像头设置于车顶外侧且通过升降机构与车顶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与车顶外侧连接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导杆槽和沿导杆槽上下运动的导杆,所述四个摄像头设置于一个类十字型框架的四个端点处,所述导杆与类十字型框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记录仪还包括两个与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器,一个报警器设于升降机构上,另一个报警器设于车内。
优选的,所述记录仪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备用电源和用于打开或关闭电源的开关。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为车载DVD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四个摄像头外均设有电加热圈,电加热圈与控制器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四向全景夜视记录仪能够同时观察车体外四周环境的图像,增大了车内成员的视野范围;升降机构的设计方便车主在地下车库或者高度限制的地方降低摄像仪器的高度,同时也可以在车辆行驶时增加高度,使摄像头的摄像范围更大;报警器的设计是为了在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给车内成员以及外部环境提供警示的作用;摄像头外设置电加热圈为了在天气较寒冷时,避免寒冷天气对摄像头的摄像影响。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四向全景夜视记录仪与车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四向全景夜视记录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摄像头和类十字框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
1、显示屏,2、摄像头,3、红外感应灯,4、录像机主体,5、支架,6、导杆槽,7、导杆,8、类十字型框架,9、蓄电池,10、点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四向全景夜视记录仪,包括控制器、摄像组件和显示屏1,摄像组件包括分别用于采集车体外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图像的四个摄像头2和图像存储单元,所述显示屏1、摄像头2和图像存储单元均与控制器连接。显示屏较优选的,为车载DVD显示屏,显示屏可以设置位于车主的驾驶室内,方便车主通过显示屏对车体外的四周同时进行观察,如此设计视角全面,能为车主提供车辆前、后、左、右全方位记录功能。车辆若发生交通事故,可为车主提供对自己最有利的证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强,未经潘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3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汽车红外后视镜
- 下一篇:ETC车载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