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镜施夹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3619.5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98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孙高波;李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德迈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8 | 分类号: | A61B17/128;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苏雪雪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镜 夹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腹腔镜施夹钳。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方法,是未来手术方法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 工业制造技术的突飞猛进,相关学科的融合为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加上 医生越来越娴熟的操作,使得许多过去的开放性手术现在已被腔内手术取而代之,大大增加 了手术选择机会。
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腹腔镜施夹钳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器械,目前所有腹腔镜施 夹钳共同存在的顶杆与推管之间不接触,使得钳把空握,接触时产生碰撞,影响手感和产品 寿命的问题;顶杆与推管之间过接触则使得转轮旋转时,顶杆与推管紧摩擦,转动吃力,易 起毛刺使钳子无法旋转;此外,因顶杆与推管为分离状态而产生的错位,普通腹腔镜施夹钳 闭合时若出现弹簧无法回弹,则很难打开,在手术时使用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施夹钳。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腹腔镜施夹钳,包括钳头、推管、外管和 把手组件,推管尾部通过连接轴与把手组件连接,钳头安装在推管的头部,外管套在推管外, 其特征在于:推管尾部与连接轴之间使用球头万向节连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外管上还设置有转轮,转轮与外管的外侧壁紧密连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转向换上设置有冲洗嘴,冲洗嘴贯穿转轮的侧壁,直接 与外管的外侧壁上设置的冲洗孔连通。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把手组件包括固定把手、转动把手和顶杆,顶杆设置于 固定把手顶部设置的推腔中,连接轴尾部与顶杆连接,通过转动转动把手能够将顶杆向前推 动,使钳头张开。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推腔中还设置有弹簧,弹簧设置于推腔前部,套在连接 轴外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将推管向后拉。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连接轴与顶杆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钳头的尾部还设置有钳头固定件,钳头固定件包括两 个固定臂和连接筒,固定臂自连接筒的侧壁沿轴向方向伸出,钳头通过销钉固定在两条固定 臂之间,连接筒与外管之间焊接,推管的顶部呈扁平板状,其上设置有推爪,推爪分别自推 管顶部两面伸出,推爪自连接筒的空腔仲入设置在钳头尾部内壁之间设置的滑道中,滑道的 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球头万向节的使用使推管与连接轴在前后方向 上连为一体,而且不影响施夹钳的旋转功能;球头万向节还具有一定的校直、支撑作用,极 大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解决了目前所有腹腔镜施夹钳共同存在的顶杆与推管之间不接 触导致的钳把空握,接触时产生碰撞,影响手感和产品寿命的问题;也避免了顶杆与推管之 间过接触导致转轮旋转时,顶杆与推管紧摩擦,转动吃力,易起毛刺使钳子无法旋转的问题; 同时因顶杆与推管为分离状态而产生的错位,普通腹腔镜施夹钳闭合时若出现弹簧无法回弹, 则很难打开,而采用球头万向节的施夹钳,则可以通过拉动钳柄使钳头强制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3是钳头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4是钳头部分爆炸图一。
图5是钳头部分爆炸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 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德迈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德迈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36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