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4489.7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3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肖哲国;黄一虎;刘春江;蒋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法信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曾丽 |
地址: | 2012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枪 电极 单向 拆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枪电极的自动更换领域,尤其涉及标准化自动机器人焊枪电极的自动拆卸更换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钣金电阻点焊焊接,机器人的智能高速动作可以满足高产能要求,但焊接使用的电极在机器人焊接期间被频繁的通电、断电并施加压力,导致电极磨损较快,电极表面易于形成氧化层,由此电极受损,而受损的电极将严重影响焊接质量。为消除电极磨损和电极氧化层对焊接的不良影响,通常,电极使用一定次数之后,需要对电极进行修磨,当被修磨的电极外壁厚度小于应当具备的最小厚度时,则需更换新电极。
但是,现有的焊枪电极拆卸技术中,机械装置夹紧电极后,靠齿轮转动的力矩拧下电极,因不能调节、控制自电极杆取下焊枪电极的拆卸力,只能给予每个电极恒定的较强拆卸力矩。可是,不同电极所需拆卸力度并非完全相同,故而前述现有技术很容易损害经受不住如此力度的电极杆。
而且,现有电极拆卸技术于拆卸后不能立即释放拆卸力,从而进一步磨损电极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电极拆卸技术中,拆卸时因拆卸力度过大而损害电极杆,拆卸后因不能立即释放拆卸力而进一步磨损电极杆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包括齿轮、收容体、圆柱体、轴承、盖板;所述齿轮内壁由安装面、释放面、夹紧斜面构成;所述收容体呈管状,其上设有柱形缺口;所述圆柱体置入所述柱形缺口;所述收容体置于所述齿轮之内,齿轮内壁的所述安装面与收容体的外壁贴合,所述释放面与所述圆柱体的外壁接触;所述轴承置于所述齿轮两端的凹槽内,所述盖板固定于齿轮的两端面。
前述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中,所述圆柱体、所述柱形缺口、所述释放面、所述夹紧斜面的数量为三个。
前述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中,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固定于齿轮的两端面。
前述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中,所述螺栓的数量为每端面三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圆柱体位于齿轮内壁的释放面,拆卸电极时,圆柱体滑至夹紧斜面;当圆柱体于夹紧斜面上继续滑动时,向齿轮中心倾斜的夹紧斜面将圆柱体朝收容体中心推送,从而自动调节圆柱体对收容体内焊枪电极的拆卸夹紧力,可以避免过大拧转力对电极杆的伤害。而且,拆卸后,焊枪电极随拆卸装置一起运动,从而即时释放拆卸力,进一步避免对电极杆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系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本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包括齿轮101、收容体102、圆柱体103、轴承104、盖板105。
图2系本实用新型中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中齿轮的主视图。参见图2及图3所示,齿轮101内壁由安装面1011、释放面1012、夹紧斜面1013构成。
图4系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系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系本实用新型中齿轮与收容体、圆柱体的主视图。参见图4及图5、图6所示,收容体102呈管状,其上设有柱形缺口1021;圆柱体103置入柱形缺口1021;收容体102置于齿轮101之内,齿轮101内壁的安装面1011与收容体102的外壁贴合,释放面1012与圆柱体103的外壁接触。
图7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所示,轴承104置于齿轮101两端的凹槽1015内,盖板105固定于齿轮101的两端面。如此,本焊枪电极的单向拆卸装置旋转作业时,轴承104可支撑该装置旋转,并降低摩擦系数、提高回转精度,而盖板105可将收容体102及圆柱体103封装于齿轮101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法信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法信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44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