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的吊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6601.0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8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谢飞;王海琳;饶旭东;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66 | 分类号: | B66C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洪余节;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制造辅具,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吊具。
背景技术
发动机制造时,在不同工序间,发动机的缸体需要通过吊具移动以衔接。现有技术中的吊具大多包括一支架,支架上挂有两个或以上的链条,链条上挂有吊钩,在吊装时,在发动机缸体的外壁上选择两个相对设置的凹槽或通孔,如两个水堵孔,将两个吊钩与两个水堵孔一一对应挂接,以此将缸体吊起并在不同工序间运输。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缸体外壁上的凹槽或通孔往往尺寸较小,通过链条连接的挂钩勾上缸体外壁后稳定性较差,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因为晃动而造成脱钩,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吊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具的脱钩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的吊具,该发动机的缸体上包括至少两个并列布置的曲轴安装孔,所述吊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连接有吊带,所述本体的下端设置有两个伸出部,所述伸出部上开有凹槽以形成挂钩,所述本体的侧部设置有手柄;
两个所述挂钩与两个所述曲轴安装孔一一对应挂接。
上述的吊具,所述本体为钢板。
上述的吊具,所述钢板的侧部开设有手持孔以形成所述手柄。
上述的吊具,所述凹槽为弧形槽。
上述的吊具,所述挂钩上与所述曲轴安装孔挂接的部位设置有弹性件。
上述的吊具,所述本体的下端设置有抵接部,所述挂钩与所述曲轴安装孔挂接时,所述抵接部抵接于所述缸体上。
上述的吊具,所述抵接部为弹性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具,挂钩设置于吊具本体的伸出部上,两者为刚性连接,且吊钩挂接的为发动机缸体内部的曲轴安装孔,如此在吊装缸体时,曲轴安装孔的尺寸较大,吊钩的挂接更为稳固,同时吊钩与本体的刚性连接使得吊钩晃动的概率较小,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吊具的脱钩概率大为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缸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具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缸体;2、曲轴安装孔;3、本体;4、挂钩;5、吊带;6、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吊具,该发动机的缸体1上包括至少两个并列布置的曲轴安装孔2,吊具包括本体3,本体3的上端连接有吊带5,本体3的下端设置有两个伸出部,伸出部上开有凹槽以形成挂钩4,本体3的侧部设置有手柄6;两个挂钩4与两个曲轴安装孔2一一对应挂接。
发动机上均安装有曲轴,发动机的缸体1上均并列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曲轴的曲轴安装孔2,本实施例提供的吊具是针对吊装曲轴安装孔2设计的,吊具本体3和挂钩4的尺寸均与要吊挂的发动机缸体1的尺寸相配合。本体3为吊具的主体结构,其可以是支架结构,由多个钢管焊接组成,优选的,本体3为一个整块的钢板。本体3的上端连接有吊带5,吊带5用于连接行车以移动吊具和缸体1,本体3的下端具有伸出部,伸出部上开设凹槽以形成吊钩,如此,吊钩与本体3的关系为刚性连接,两者之间在吊挂时难以发生相对运动,相比现有技术中挂在链条上的吊钩,刚性连接的吊钩与本体3在使用时更为稳定。手柄6设置于本体3的侧部,其用于操作人员手持吊具,可在钢板的侧部开设通孔形成手柄6以供操作人员手持,也在单独设置手柄6并焊接到钢板的侧部。如此操作时,操作人员通过手柄6手持本体3,然后将本体3的伸出部伸入缸体1的内部,再移动本体3以将挂钩4挂到曲轴安装孔2的孔壁上,最后拎起吊带5将缸体1吊起。
本实施例提供的吊具,挂钩4设置于吊具本体3的伸出部上,两者为刚性连接,且吊钩挂接的为发动机缸体1内部的曲轴安装孔2,如此在吊装缸体1时,曲轴安装孔2的尺寸较大,吊钩的挂接更为稳固,同时吊钩与本体3的刚性连接使得吊钩晃动的概率较小,两方面共同作用使得吊具的脱钩概率大为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66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欧式端梁组件
- 下一篇:地铁管片用人字吊具的活动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