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轨道监测的多功能轨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7026.6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37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高爱林;刘永勤;陈林;王志京;王彪;范生宏;范文杰;闫宇蕾;吴锋波;刘丹;李建腾;任干;李洪利;任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5/00 | 分类号: | B61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10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轨道 监测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轨道监测的多功能轨道车。
背景技术
近景摄影测量划分为建筑摄影测量、工业摄影测量和生物医学摄影测量等,应用于相对应的行业,目前尚未直接应用于工程监测领域。
经过大量实验研究,采用近景摄影测量进行地铁工程变形监测,具备可行性,但较之以往直接手拿相机,或将相机固定于某个部位进行拍摄的方式,在地铁工程变形监测中具有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
(1)因地铁工程变形监测的范围较大,需要一定的拍摄高度,尽可能扩大拍摄范围,从而覆盖更多的编码标识,而用手直接拿相机的拍摄范围较小,因覆盖编码标识少,不能满足计算要求,且不能保证监测精度。另外,如果采用直接拿相机拍摄的方式,为了尽可能多的覆盖编码标识,需要更多的布设编码,且尽可能密集的拍摄,既造成了工程投入的增加,又在拍摄、计算过程中降低了效率;
(2)将相机固定于某个部位拍摄,因监测范围较大,需要布设多台相机,增加了工程投入,且因需要布置在较高的位置,现场布置时操作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轨道监测的多功能轨道车,以减少工程投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监测精度。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轨道监测的多功能轨道车,所述用于轨道监测的多功能轨道车包括:轨道车、支杆、云台,其中,
轨道车,设置于轨道上行走;
支杆,其一端连接于轨道车,另一端连接有云台;
云台,其一端连接于支杆上,另一端用于固定摄影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确保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用于地铁工程监测领域;(2)有利于控制监测精度。相对于用手直接举着相机拍摄,本实用新型更有利于按既定的拍摄方案实施监测工作,从而有利于控制监测精度;(3)有利于减小工程投入。将相机固定于某个部位拍摄,采用此方案,可每30m的监测范围减少1台相机的投入(每台相机约1万元);(4)简化现场操作。采用此实用新型,可避免用手直接举相机的操作模式带来的操作人员消耗体力较大问题,以及将相机固定于某个位置的模式带来的现场操作难度大的问题,从而能够简化现场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轨道监测的多功能轨道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轨道监测的多功能轨道车结构示意图,所述用于轨道监测的多功能轨道车包括:轨道车1、支杆3、云台5,其中,
轨道车1,设置于轨道上行走;
支杆3,其一端连接于轨道车1,另一端连接有云台5;
云台5,其一端连接于支杆3上,另一端用于固定摄影装置。
优选的,所述用于轨道监测的多功能轨道车还可以包括:储料斗2,设置于所述轨道车1上。
优选的,储料斗2,通过所述轨道车1上预留的4个螺栓接口固定设置于所述轨道车1上。
优选的,所述轨道车1为塑料轨道车,或橡胶轨道车,或塑料和橡胶复合材质的轨道车。
优选的,所述用于轨道监测的多功能轨道车还包括:支杆支架4,其一端连接于轨道车1上,另一端用于固定支杆3。
优选的,所述支杆支架4至少为2个。
优选的,所述支杆3为可调节高度并可变换角度支杆。
优选的,所述云台5为可调整角度云台。
优选的,所述摄影装置包括照相机。
优选的,所述照相机包括数码照相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7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地板车辆玻璃钢座椅
- 下一篇:一种矿用自封式材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