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流型蓄电池电槽盖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7588.0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1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谭海云;管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创祥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8 | 分类号: | H01M2/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蓄电池 电槽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电槽盖领域,具体涉及电槽盖上溢液槽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的蓄电池主要是指铅酸蓄电池,铅酸需电池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酸雾。酸雾的形成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酸液表面蒸发,硫酸分子进入空气,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而形成硫酸雾滴;另一种是硫酸溶液内化学反应,形成气泡上浮到液面后爆破,将小液滴带出。现有技术中,减少酸雾析出的措施主要有:1)抑制充电过程端电压,使之不超过水分解的电压;2)减少电池极化电势,如提高活性物质真实表面积、减少极板厚度等;3)提高氧气析出电势;4)在铅膏和电极液中添加各种添加剂来减少气体的析出;5)利用负极过量法,使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减少析气量。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净化方法为机械过滤法,酸雾经层层阻挡与吸附,被滞留在过滤层上,并因重力作用回到溶液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电槽盖,能提高酸雾的液化效果,降低酸雾在大气中的排放量;并且能对酸液的回流起到缓冲和导流作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流型蓄电池电槽盖,包括溢液槽,所述溢液槽内设有溢液孔,沿所述溢液槽内壁的一侧设有斜坡,所述斜坡的底边对应于每一溢液孔处均设有绕过所述溢液孔边缘的缺口。
优选的,所述溢液孔的水平投影为圆形;所述缺口的水平投影为等腰梯形。
优选的,所述溢液孔具有向下延伸的孔壁,所述孔壁两侧镂空形成排气通道;所述孔壁连接有孔底。
优选的,所述溢液槽一端内设有沉积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酸雾从溢液孔出来后,与溢液槽内壁、溢液槽顶盖接触之后液化形成酸液,溢液槽内壁设置的斜坡能增大接触面积,使酸雾更多的液化成酸液。现有技术中,酸雾液化成酸液后在重力作用下,竖直的回流进蓄电池内,会同上升中的酸雾形成碰撞,不利于回流的正常进行。液化后的酸液能利用斜坡倾斜地从溢液孔回流进蓄电池内,能减少酸液回流进溢液孔的流量,避免在溢液孔处与酸雾发生冲突,起到很好的缓冲和导流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导流型蓄电池电槽盖,包括溢液槽,所述溢液槽内设有溢液孔1,所述溢液孔1的水平投影为圆形,所述溢液孔具有向下延伸的孔壁,所述孔壁两侧镂空形成排气通道,所述孔壁连接有孔底,孔底对酸雾起到阻挡作用,使得酸雾只能从孔壁两侧的排气通道上升,这样就减小了酸雾的流量,有利于降低酸雾析出总量。沿所述溢液槽内壁的一侧设有斜坡2,酸雾从溢液孔1出来后,与溢液槽内壁、溢液槽顶盖接触之后液化形成酸液,溢液槽内壁设置的斜坡2能增大接触面积,使酸雾更多的液化成酸液;所述斜坡2的底边对应于每一溢液孔1处均设有绕过所述溢液孔1边缘的缺口,所述缺口的水平投影为等腰梯形,设置缺口能避免斜坡将溢液孔1封闭,同时等腰梯形的缺口能对酸液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可使酸液从溢液孔1两侧分别流下,提高缓冲作用。所述溢液槽一端内设有沉积槽3,酸雾析出过量时,酸液积聚量过大,未能回流的酸液可存储在沉积槽3内,避免外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创祥电源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创祥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7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