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8460.6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90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3 | 分类号: | F28D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池,电池在提供动力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热量不及时散发,会导致电池温度上升,电池温度过高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且影响其寿命,所以须对电池采取必要的冷却措施。
现有的技术是采用电池冷却系统对电池进行降温,电池冷却系统的冷量一般由整车空调系统提供。空调系统提供的冷量用制冷剂输出,通过板式换热器可以将制冷剂的冷量转移到冷却液中,再将冷却液通过水冷板对电池进行冷却。
水冷板热交换器是由一个带有凹槽的平板和另一个平板焊接而成,作为汽车上电池的冷却装置。在此水冷板中,冷却液流经水冷板的凹槽通过平板的热传导将电池中的热量带走。但现有的水冷板热交换器普遍存在流道单一、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从而不利于发挥电池的最佳性能,而且现有的水冷板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也较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温度分布均匀的换热装置是当下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装置,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板片、第二板片、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叠装且密封固定,所述第一板片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板片的端面相互配合,所述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之间形成有通道,所述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分别与所述通道的两端连通,所述第一板片和/或第二板片包括围壁以及被所述围壁所包围的凹槽,所述凹槽包括第一端区、第二端区和位于第一端区和第二端区之间的中心区,所述凹槽为“中”字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端区和第二端区分别位于上下两侧,所述第一端区和第二端区的至少一部分没有被所述围壁所包围,所述第一端区没有被所述围壁所包围部分与所述中心区连接,所述第二端区没有被所述围壁所包围部分与所述中心区连接;
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凸出于所述凹槽下底面的扰流结构,所述扰流结构的上端面与所述围壁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扰流结构的至少一部分靠近所述第一端区没有被所述围壁所包围部分,并且靠近所述第一端区区域的扰流结构的数量少于靠近第二端区区域的扰流结构的数量。
所述扰流结构为凸条,所述凸条包括多个第一凸条、多个第二凸条和至少一个第三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竖向设置,所述第三凸条横向设置,所述第三凸条靠近所述第一端区,且与所述第一端区没有被所述围壁所包围部分保持距离。
所述第二凸条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凸条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端区,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另一端则位于所述第三凸条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凸条与所述第三凸条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三凸条之间的距离。
靠近所述中心区的中间部位的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三凸条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所述中心区中间部位的第二凸条与所述第三凸条之间的距离;
从所述第一端区到第二端区,靠近所述第二端区区域的所述凸条数量大于所述中心区靠近第一端区区域的凸条数量。
从所述第一端区到第二端区,所述中心区的凸条数量呈逐渐增加设置;
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靠近所述第二端区的一端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且靠近所述中心区的中间部位的两第一凸条之间的第二凸条的数量大于远离所述中心区的中间部位的两第一凸条之间的第二凸条的数量。
在靠近所述中心区的中间部位还设置有第四凸条,所述第四凸条位于所述第二凸条与第三凸条之间,并且,在两第一凸条之间,第二凸条的数量大于第四凸条的数量。
所述扰流结构为凸条,所述凸条包括多个第一凸条和多个第二凸条,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竖向设置,所述第二凸条设置在两所述第一凸条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一端靠近所述第二端区,所述第一凸条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区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凸条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区之间的距离;最靠近所述第一端区的第一凸条的长度大于其它第一凸条的长度,并且所述最靠近第一端区的第一凸条靠近所述第一端区的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端区没有被所述围壁所包围部分的宽度的四分之一。
所述扰流结构包括凸条和多个凸台,中心区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端区的第一中心区和靠近所述第二端区的第二中心区,所述第一中心区的面积大于第二中心区的面积,所述凸条为八字形结构,所述凸条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区,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二中心区。
所述第二中心区中所述凸台的分布密度越靠近所述第二端区越大,并且越靠近所述第二端区处的所述凸台的直径越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84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风回转式高效节能散热器装置
- 下一篇:双曲线冷却塔自力式防结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