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电机和转子端盖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9293.7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23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岩;姚丽;刘万振;王震宇;刘广强;汤卫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1/2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静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电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永磁电机和永磁电机的转子端盖。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主要包括定子、转子和转子端盖。转子容纳在定子中。转子端盖安装在转子的端面上,用于覆盖转子的端面。在转子上安装有中心转轴,该中心转轴穿过转子端盖上的中心转轴孔。当转子旋转时,中心转轴随转子一起旋转,以便输出转矩。
图1显示现有的永磁电机的转子端盖10的平面示意图;图2显示现有的永磁电机的转子10’的平面示意图。
为了散热,通常在转子10’上加工有通风孔12’。如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转子10’的轭部(靠近中心转轴11’的区域)加工通风孔12’。同时,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在转子10’的转子端盖10上的与通风孔12’对应的位置也加工有通风孔(或称为散热孔)12。这样,转子端盖10上的通风孔12与转子10’上的通风孔12’相互连通,就可以将永磁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永磁电机的外部。
通常而言,为了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转子10’上的通风孔12’的面积是越大越好。但是,对于永磁电机来说,需要在转子10’上加工用于放置永磁体的永磁体槽(未图示),这导致转子10’的轭部的面积有限,因此,加工在转子10’的轭部处的通风孔12’的面积比较小,影响了永磁电机的通风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永磁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容纳在所述定子中;和转子端盖,安装到所述转子的端面上,用于覆盖所述转子的端面。在所述转子上形成有永磁体填充槽和形成在永磁体填充槽的两端的隔磁桥。在所述转子端盖上形成有与所述隔磁桥对应的第一通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转子端盖上的第一通风孔的形状和/或尺寸与所述转子上的隔磁桥的形状和/或尺寸相同或相近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转子上安装有中心转轴,在所述转子端盖上形成有中心转轴孔,所述中心转轴穿过所述转子端盖上的中心转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隔磁桥形成在所述转子的边缘区域中,远离所述转子上的中心转轴;并且所述第一通风孔形成在所述转子端盖的边缘区域中,远离所述转子端盖的中心转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转子上形成有第三通风孔,并且在所述转子端盖上的与所述转子上的第三通风孔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第二通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三通风孔形成在所述转子的靠近所述中心转轴的中心区域中,远离所述转子的边缘区域;并且所述第二通风孔形成在所述转子端盖的靠近所述中心转轴孔的中心区域中,远离所述转子端盖的边缘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转子上形成有第一铆钉孔,在所述转子端盖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铆钉孔对应的第二铆钉孔;所述转子端盖通过穿过所述第一铆钉孔和所述第二铆钉孔的铆钉被铆接到所述转子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铆钉孔形成在所述转子的位于所述隔磁桥和所述第三通风孔之间的区域中;并且所述第二铆钉孔形成在所述转子端盖的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孔和所述第二通风孔之间的区域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转子上的每个隔磁桥与对应的永磁体填充槽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转子上的每个隔磁桥与对应的永磁体填充槽隔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永磁电机的转子端盖,其中,在所述转子端盖上形成有与永磁电机的转子上的永磁体填充槽的隔磁桥对应的第一通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转子端盖上的第一通风孔的形状和/或尺寸与所述转子上的隔磁桥的形状和/或尺寸相同或相近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风孔形成在所述转子端盖的边缘区域中,远离所述转子端盖的中心转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转子端盖上还形成有与永磁电机的转子上的第三通风孔对应的第二通风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通风孔形成在所述转子端盖的靠近所述中心转轴孔的中心区域中,远离所述转子端盖的边缘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转子端盖上还形成有用于铆接到所述转子上的铆钉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92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