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29913.7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808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谢伦旭;任全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树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 | 分类号: | B66C1/34;G01M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尚群 |
地址: | 10004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用脱钩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跌落试验和贯穿试验的脱钩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容器的跌落试验和贯穿试验中,具体要求是跌落试验中容器吊起距离地面1米,然后要求其自由落下。贯穿试验中是将贯穿棒(通常为圆头,直径35毫米,质量6公斤)从距离容器表面1米的地方自由落体,砸到容器表面。上述试验都要求试验对象实现自由落体,现有技术试验的时候采用尼龙绳烧断等方式实现容器或贯穿棒的自由落体,但是在烧断过程中,绳子会伸长后才完全断开,无法实现完全的自由落体,对试验结果会有影响,而且烧断过程中有明火,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控制吊装物自由跌落的脱钩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钩器,其中,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挂载机构;
脱落机构,包括挡块和挡杆,所述挡块通过挡块轴铰接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挡杆搭接,所述挡杆通过挡杆轴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挡杆和挡块相对于所述挂载机构分别具有一挂接位置和一脱落位置;以及
控制机构,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挡杆连接。
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挂载机构为一挂载槽,所述挡块和挡杆分别位于所述挂载槽的两侧,所述挡块的末端铰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挡块横穿过所述挂载槽与所述挡杆搭接。
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挡杆为Z字形结构,所述挡块的前端搭接支撑在所述挡杆的尾端,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挡杆的首端连接。
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挡块轴和所述挡杆轴位于所述壳体的下部。
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拉杆和控制柄,所述拉杆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挡杆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通过闸线与所述控制柄连接。
上述的脱钩器,其中,还包括吊装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吊装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部的吊装孔和穿设在所述吊装孔内的吊装绳。
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壳体为矩形结构,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一侧的底部,所述挂载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中间位置处,所述挡杆对应于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另一侧的内侧,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并与所述挡杆同侧。
上述的脱钩器,其中,还包括行程限制机构,对应于所述挡杆设置在与所述挡块同侧的所述壳体内壁上。
上述的脱钩器,其中,所述壳体为沿纵向对称结构件,所述脱落机构和所述控制机构分别沿所述壳体的纵向对称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较小的力,即可控制较重物体自由落体的力矩传递结构,实现了试验吊装物快速完全的自由落体运动,且安全可靠,试验精度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挂接位置);
图5为脱落位置剖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壳体
2挂载机构
3脱落机构
31挡杆
32挡块
33挡块轴
34挡杆轴
4控制机构
41拉杆
42控制柄
43闸线
44闸线套
5吊装机构
51吊装孔
52吊装绳
6行程限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脱钩器,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挂载机构2;
脱落机构3,包括挡块32和挡杆31,所述挡块32通过挡块轴33铰接在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挡杆31搭接,所述挡杆31通过挡杆轴34铰接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挡杆31和挡块32相对于所述挂载机构2分别具有一挂接位置(参见图4)和一脱落位置(参见图5);
控制机构4,安装在所述壳体1上并与所述挡杆3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树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树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299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