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综合标签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0276.5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46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钱萃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泰特伦射频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E05B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综合 标签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综合标签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EAS系统是由检测器、电子标签、解码器/开锁器组成。检测器一般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个部分组成。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射天线将一扫描带发射出去,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形成一个扫描区,而在其接收范围内利用接收天线将这频带接收还原,再利用电磁波的共振原理来搜寻特定范围内是否有有效标签存在,当该区域内出现有效标签即触发报警。电子标签其内部结构是一个Lc振荡回路,以特殊方式安装在商品上,只有经过专用解码器、开锁器才能将其解除。市场上出现的电子标签有软标签、硬标签、酒瓶保护器、奶粉防盗标签、CD/磁带保护盒等。解码器是软标签失效的装置。市面上常用的是非接触式解码器,只要营业员将标签通过解码器上方20cm以内便可解码。解码器可配合POS激光收银平台使用。开锁器是快速、方便、简单地将各种硬标签取下的装置。
射频标签是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物理载体,附着于可跟踪的物品上,可全球流通并对其进行识别和读写。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构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RFID技术早起源于英国,应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辨别敌我飞机身份,20世纪60年代开始商用。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
现有的技术无法达到物品防盗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功能二合一的作用,只能二选其一,就算同时拥有了两种功能也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有一定的干扰而无法达到完全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综合标签检测装置,其可以同时提供电子商品防窃系统(EAS)的功能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功能,方便使用,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智能综合标签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锁帽、锁芯、RFID电子标签、锁柱、后盖、锁孔、凸起、插孔、磁棒、前盖,锁帽位于前盖的一端,锁芯的一端位于锁帽内,锁芯的另一端穿过RFID电子标签一端的顶端缺口固定在锁柱上,锁孔位于锁柱外侧,锁柱固定于后盖上,凸起固定在后盖上且位于锁柱的一侧,插孔位于RFID电子标签上,凸起穿过插孔与前盖相连,RFID电子标签下端有一矩形缺口,磁棒位于矩形缺口内。
优选地,所述顶端缺口的形状为半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智能综合标签检测装置不仅具有电子商品防窃系统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无线射频识别功能,配合智能系统就能够达到电子商品防窃系统及货物管理效果,更加便于店铺管理货物;内部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配合电子商品防窃系统的功能,具有互不干扰的效果,智能综合标签检测装置外形采用流线型结构,方便使用,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智能综合标签检测装置包括锁帽1、锁芯2、RFID电子标签3、锁柱4、后盖5、锁孔6、凸起7、插孔8、磁棒9、前盖10,锁帽1位于前盖10的一端,锁芯2的一端位于锁帽1内,锁芯2的另一端穿过RFID电子标签3一端的顶端缺口并固定在锁柱4上,锁孔6位于锁柱4外侧,锁柱4固定于后盖5上,凸起7固定在后盖5上且位于锁柱4的一侧,插孔8位于RFID电子标签3上,凸起7穿过插孔8与前盖10相连,RFID电子标签3下端有一矩形缺口,磁棒9位于矩形缺口内。顶端缺口的形状为半圆形,这样方便锁柱4穿过并进行定位。
智能综合标签检测装置不仅具有电子商品防窃系统的功能,同时还具有无线射频识别功能,配合智能系统就能够达到电子商品防窃系统及货物管理效果,更加便于店铺管理货物。内部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配合电子商品防窃系统的功能,具有互不干扰的效果,智能综合标签检测装置外形采用流线型结构,方便使用,提高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泰特伦射频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伊泰特伦射频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02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目标检测装置
- 下一篇:通用串行总线转换适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