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楼层积水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5527.9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0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冯济斌;陈宏;单永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C1/1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护 功能 楼层 积水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楼层积水收集器。
背景技术
在建筑排水领域中,结构楼层内积水是一种常见的隐患,产生积水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表层防水破裂,地表水渗入,也可能是同层排水系统中埋地管道年久老化,出现漏水。这些积水长期存于结构楼层内不及时排出,则会对房屋结构造成危害,严重的造成楼层坍塌。目前在排水施工对于楼层积水的问题,通常采用放置积水收集器来应对。但是,积水收集器往往连于排水立管上,两者之间无任何阻隔措施,这样就会使得排水立管中的异味通过该结构混入室内空气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楼层积水收集器。
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楼层积水收集器,放置于结构楼层的防水层上,与排水立管连接,其特征在于由栅格集水器本体、偏心异径接头及挡板构成,所述偏心异径接头大直径一端连接栅格集水器本体,小直径一端端头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挡板。
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楼层积水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异径接头与排水立管支口通过胶水或密封圈承插式连接。
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楼层积水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挡板上端通过活页与偏心异径接头转动连接,挡板能绕偏心异径接头转动,实现打开或关闭。
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楼层积水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挡板倾斜设置在偏心异径接头上,挡板在关闭状态时与竖直平面夹角为15°~20°。
上述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楼层积水收集器,放置于结构楼层的防水层上,与排水立管连接,由栅格集水器本体、偏心异径接头及挡板构成,所述偏心异径接头大直径一端连接栅格集水器本体,小直径一端端头设有通过活页与其活动连接的挡板,且挡板倾斜设置在偏心异径接头上,靠自身重力或排水立管的压力关闭,能有效防止排水立管异味,并能起到防虫防臭防反溢的作用,将本实用新型的楼层积水收集器放在结构楼层的防水层上,渗水等从栅格集水器本体的格栅中进入栅格集水器本体,能有效收集楼层的积水,收集至一定量时,水冲开挡板,进入排水立管中排出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栅格集水器本体,2-偏心异径接头,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楼层积水收集器,放置于结构楼层的防水层上,与排水立管连接,将楼层积水收集后,从排水立管排出,它由栅格集水器本体1、偏心异径接头2及挡板3构成,所述偏心异径接头2大直径一端与栅格集水器本体1连接,小直径一端通过胶水或密封圈与排水立管支口连接,小直径一端端头设有通过活页连接挡板3,挡板3能绕偏心异径接头2转动,实现打开或关闭,为了提高使用便利性,本实用新型将挡板3倾斜设置在偏心异径接头2上,挡板3在关闭状态时与竖直平面夹角为15°~20°,该挡板3起防护作用,关闭时能有效防止排水立管异味,并能起到防虫防臭防反溢的作用,当栅格集水器本体1内收集一定量的水,水足够冲开挡板3时,栅格集水器本体1内经偏心异径接头2进入排水立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栅格集水器本体1和偏心异径接头2为PVC材质,挡板3为EPDM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放置于结构楼层的防水层上,楼层内积水流入栅格集水器本体1中,积累一定量后再推开挡板3排放至排水立管中,或者由排水立管排水时形成负压将积水抽进排水立管中排出,它在保证积水排出的同时,又起到防虫防臭防反溢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55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