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浸泡式保温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5607.4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53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彦;朱意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泡 保温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快速制冷、制热的浸泡式保温杯。
背景技术
现有的保温杯具有一定的保温时间,但杯内物体温度始终在流失。对于需将杯内物体加热或制冷后再食用的用户,需要将杯内物体倒出,加工后在饮用。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在保留其保温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不用取出内部液体,就可较为方便,迅速的制冷或加热。这一功能对忙碌的上班族很有必要,为他们保障饮食质量(早餐奶,健康养生茶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不移动杯内物体,就可快速加热,制冷的浸泡式保温杯。
所述的一种浸泡式保温杯,包括相配合的杯体和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为双层结构,由高硼玻璃外层杯身、高硼玻璃玻璃内胆和不锈钢杯底构成,高硼玻璃外层杯身和不锈钢杯底配合连接,高硼玻璃外层杯身、高硼玻璃玻璃内胆和不锈钢杯底之间形成内腔,内腔内能容纳用于加热或制冷的液体。
所述的一种浸泡式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上设有用于拴绳套的安装孔。
所述的一种浸泡式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硼玻璃外层杯身与不锈钢杯底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一种浸泡式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杯底上均匀设置一组用于进出液体的孔洞。
上述的一种浸泡式保温杯,包括相配合的杯体和杯盖,所述杯体为双层结构,由高硼玻璃外层杯身、高硼玻璃玻璃内胆和不锈钢杯底构成,高硼玻璃外层杯身和不锈钢杯底配合连接,高硼玻璃外层杯身、高硼玻璃玻璃内胆和不锈钢杯底之间形成内腔,内腔内能容纳用于加热或制冷的液体。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得到的保温杯设备,由于杯身采用高硼玻璃制成,能防止杯内温度变化时引起的爆裂,且具有隔热的效果,防止倒入热水后手被烫伤,杯底设为可拆卸结构便于清洗两层杯身内部的空间,当需要将杯体的物体加热或制冷时,将整个杯子放入适宜温度的水中,适宜温度的水通过镂空不锈钢杯底的孔洞进入杯子的两层玻璃之间,直接对内胆进行加热或保温,这种通过少量外界适宜温度的加热液体,就能通过热传递给高硼玻璃内胆内的物体加热或制冷的方法,方便操作,且效果明显。利用结构的优势,达到加热、制冷和保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杯盖,3-高硼玻璃外层杯身,2-高硼玻璃玻璃内胆,4-不锈钢杯底,401-孔洞,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浸泡式保温杯,包括相配合的杯体和杯盖1,所述杯体为双层结构,由高硼玻璃外层杯身3、高硼玻璃玻璃内胆2和不锈钢杯底4构成,所述不锈钢杯底4上均匀设置一组用于进出液体的孔洞401,高硼玻璃外层杯身3和不锈钢杯底4通过螺纹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将杯身与杯底设为分体结构,易于拆卸清洗,所述的高硼玻璃外层杯身3、高硼玻璃玻璃内胆2和不锈钢杯底4之间形成内腔,内腔内能容纳用于加热或制冷的液体,使用时,根据消费者需要,在盘或桶里加入适宜温度的冷水或热水,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杯放入盘或桶内,水从孔洞401进入内腔,对高硼玻璃玻璃内胆2里面的物品进行加热或制冷,使用极少的水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快速加热、冷却和保温杯子内胆内液体的效果,其使用方便,加热效果好。
为了便于携带,本实用新型在杯盖1上设有用于拴绳套的安装孔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56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