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流式可燃气体用混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6406.6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8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付宪康;李立;徐明智;李宏武;薛龙;韩俊;彭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师宗煤焦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62 | 分类号: | F23D14/6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57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流式可 燃气 体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流式可燃气体用混匀装置。
背景技术
师宗煤焦化工有限公司甲醇车间驰放气是锅炉煤气制甲醇后的尾气,一直处于放散燃烧状态,曾经参照其它焦化行业引到锅炉与回炉煤气混合后,供锅炉加热用,由于驰放气压力波动大、燃烧速度快、燃烧值只有锅炉煤气的二分之一等特点,严重影响锅炉加热效果,导致锅炉生产负荷难以提高。如果放散燃烧,则能源被浪费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对公司效益有很大影响,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驰放气与锅炉煤气的混合方式进行革新,在满足锅炉生产负荷的前提下,使驰放气能够有效的参与锅炉燃烧,提高驰放气的利用率,进而有效降低企业的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有效使驰放气参与锅炉燃烧,降低企业能耗的旋流式可燃气体用混匀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旋流式可燃气体用混匀装置,使用时通过管道连接于锅炉的燃气进口上;其包括竖直设置且两端封闭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为向下收缩的锥形罩体,所述锥形罩体的中部设置有冷凝液排放口;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人孔;所述筒体内的上部设置有将筒体内部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的孔板,所述孔板上设置有若干按一定形式排列的通孔;所述筒体的上端设置有气体出口、防爆口以及放散口;所述筒体的下部接近底部处设置有与筒体相切的驰放气进气管;所述筒体的下部设置有位置高于驰放气进气管且与筒体相切的煤气进气管。
优选的是,所述煤气进气管在筒体上的竖直高度高于驰放气进气管300㎜。
优选的是,所述煤气进气管与驰放气进气管在筒体的横截面上呈90°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孔板位于筒体三分之二高度处。
优选的是,所述孔板卡接于筒体内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计,使两种气体从不同管道进入筒体后形成旋流式混合气,又在孔板阻力下形成紊流进入上部,使两种不同气体充分混合并使压力稳定,克服驰放气压力和流量的波动,以及煤气和驰放气热值不同,燃烧速度不一样等因素,实现驰放气在锅炉燃烧室内均匀地燃烧,达到锅炉稳定生产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便于维护等优点。彻底解决了两种气体混合燃烧换热设备热值不均匀的难题。其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能耗,实现企业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3所示的旋流式可燃气体用混匀装置,使用时通过管道连接于锅炉的燃气进口上;其包括竖直设置且两端封闭的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下端为向下收缩的锥形罩体2,所述锥形罩体2的中部设置有冷凝液排放口3;所述筒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人孔4;所述筒体1内的上部设置有将筒体1内部分隔成上下两部分的孔板5,所述孔板5上设置有若干按一定形式排列的通孔;所述筒体1的上端设置有气体出口6、防爆口7以及放散口8;所述筒体1的下部接近底部处设置有与筒体1相切的驰放气进气管9;所述筒体1的下部设置有位置高于驰放气进气管9且与筒体1相切的煤气进气管10。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煤气进气管10在筒体1上的竖直高度高于驰放气进气管300㎜。所述煤气进气管10与驰放气进气管9在筒体1的横截面上呈90°设置。所述孔板5位于筒体1三分之二高度处。所述孔板5卡接于筒体1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师宗煤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师宗煤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64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废气独立智能净化系统的热洁炉
- 下一篇:一种燃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