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回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6785.9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3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喜巧;于鹏;吴永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3/00 | 分类号: | F16L53/00;B62D5/0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潘晋祥;王中云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液压 助力 转向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助力转向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回油管。
背景技术
乘用车液压助力转向油管分为进油管和回油管两种,回油管连接于转向器与油壶之间;车辆长期处于怠速或慢爬坡行车时,由于机舱内自前风栅处进入的气流不足而不能形成通流,致使产品转向系统的热量不能快速散发出去。而转向液的温度因此会升高至130℃或更高,高温会降低转向系统中胶管的使用寿命,使胶管容易发生破裂,造成转向油的泄漏,转向系统的失灵,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回油管。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回油管,包括第一回油管、第二回油管和连接胶管,所述第一回油管内端连接油壶,所述第二回油管内端连接转向器,所述连接胶管的两端分别于第一回油管外端和第二回油管外端相连,所述第二回油管外段设置的直管的外壁上套装有筒状的螺旋散热片,相邻散热片之间的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所述散热片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所述的散热片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相邻散热片上的通风孔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回油管在第二回油管外端安装散热片,使转向器内高温的转向油再通过连接胶管前,先被散热而降低温度,使通过连接胶管的温度较低,防止高温的转向油损坏连接胶管,提高连接胶管的使用寿命,降低其发生破裂的概率,降低整个转向系统的工作温度,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散热片为螺旋状,增加了散热面积,也使热空气可沿着螺旋状的路径动内部向外部流出,提高了散热效率。散热片整体为筒状,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散热片间距逐渐减小,使位于空气流通较差的内部的散热片之间空间更大,保证空气流通性,使整个散热片各个位置的散热能力都较好。散热片的直径逐渐减小,使位于空气流通较差的内部的散热片面积较大,使整个散热片各个位置的散热能力都较好。散热片上设置通风孔,通风孔对齐形成一个空气通道,使内部的气流可通过这个空气通道迅速向外排出,进一步提高了散热速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回油管的整体结构图;
附图2为本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回油管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所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至2所示,该汽车液压助力转向回油管,包括第一回油管1、第二回油管2和连接胶管3。
第一回油管1内端连接油壶,第二回油管2内端连接转向器,连接胶管3的两端分别于第一回油管1外端和第二回油管2外端相连。
第二回油管2外段设置的直管4的外壁上套装有筒状的螺旋散热片5,相邻散热片5之间的间距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散热片5的直径由内向外逐渐减小,散热片5上设置有多个通风孔6,相邻散热片5上的通风孔6对齐。
转向系统工作后,转向油的温度升高,转向油然后依次通过第二回油管2、连接胶管3、第一回油管1回到油壶中存储。高温的转向油在通过连接胶管3以及回到油壶存储之前,先被第二回油管2上安装的螺旋的散热片5散热,降低温度后,再通过连接胶管3,避免高温的转向油损伤连接胶管3。
转向油的热量通过直管4传递到散热片5上,然后由内向外将热量散发到外部,空气流通较差的内部,散热片面积更大,散热片的间距更大,有利于空气流通和热量的散发,在气流不足的情况下提高散热效果,使整个散热片各个位置都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67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气消音器
- 下一篇:20吨级履带式挖掘机用中央回转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