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饭煲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7957.4 | 申请日: | 2015-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1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叶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红牌智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金杭 |
地址: | 321025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饭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是利用电能自动煮饭的一种炊具,电饭煲煮饭更加节约时间,并且在煮饭过程中无需人工监视,非常方便,因此各家各户都已经用电饭煲进行烹饪。但是现有的电饭煲容积普遍较大,不适合独居的人们烹饪较少量的食物,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如果容积较小的电饭煲仍然采用普通电饭煲的结构,则加工工艺较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制作成本低,体积较小适合烹饪少量食物的新型电饭煲。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电饭煲,包括锅体、可拆卸连接于锅体内的锅胆及盖合于锅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与锅胆之间形成用以盛放食物的内锅空间,所述锅体底部设有用于加热锅胆的发热盘,所述盖体包括上盖和可拆卸连接于上盖下方的内盖,所述上盖和内盖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和上盖之间设有用于将保温层抵于内盖的弹性元件;所述上盖外表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腔体,该第一腔体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窗口,所述窗口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手持部。保温层的设置保证了电饭煲内的温度,使得烹饪效率更高,烹饪效果更好,弹性元件将保温层与内盖表面充分接触,避免两者的间隙影响保温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烹饪效率。手持部的形成简化了盖体的结构,不需要像普通电饭煲需要制作多个零部件组装成把手,使得加工工艺更加简单,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而且避免了组装时所需的金属部件导电或导热,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上设有与内锅空间连通的蒸汽出口,该蒸汽出口上设有微压阀,所述微压阀和蒸汽出口之间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增加了微压阀与锅体之间的气密性,保证了烹饪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微压阀包括阀盖和可拆卸连接于阀盖的阀体,所述阀体内部设有隔板,该隔板将阀体分隔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设有进汽孔和垫片,所述第二空腔的侧壁向上收缩形成出汽孔。出汽孔由底部和侧壁连通形成,当电饭煲内气压升高将垫片向上顶时,垫片可以减少出汽孔的有效面积,使得出汽量不会过大,此设计适用于本实用新型中体积相对较小的电饭煲,避免出汽量过大影响烹饪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阀盖呈腰形结构,阀盖上方开设有两个平行设置的S形排汽孔。S形排汽孔的设计不仅排汽效果好,而且造型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锅体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用于容置储水盒的凹槽和用于连接锅体的安装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卡设储水盒的限位件。安装座通过安装部可拆卸连接在锅体的侧壁上,装配简单,凹槽的设计将储水盒置于侧壁内,避免储水盒突出锅体容易烫伤使用者。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盒前壁和后壁具有与锅体外表面适配的弧面,所述储水盒与前壁交界处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向下的U形卡槽,所述U形卡槽的开口端一侧向外扩张形成扩口段。储水盒通过U形卡槽卡设在位于凹槽侧壁中部的限位件上,可以通过向内按压储水盒的下部将储水盒的上部突出锅体侧壁,再将储水盒取出,取用方便,而且安全性高。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设有隔热垫。隔热垫进一步防止烫伤使用者。
进一步的,上盖靠近窗口位置设有用于启闭盖体的按钮。将按钮设置在窗口附近,符合使用习惯,方便开启盖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弹性元件之间设有保护片。保护片避免将保温层的温度传导给上盖,而损坏塑胶材质的上盖,而且避免了使用者接触上盖发生烫伤危险。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简化了结构,无需多次开模,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造型美观,而且适合于烹饪量较少的食物,保温性能佳,烹饪效果好,使用安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阀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储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红牌智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红牌智能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7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