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电导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8128.8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2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邓群;张兴佑;田茂林;李栓运;张国义;薛幕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14 | 分类号: | A61N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阴亮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静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导除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生产型企业(如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输送并使用易燃易爆物料。由于工艺、装置或工作人员的因素,静电时时刻刻在产生。生产企业的生产环境如果不能及时消除静电,那么静电很有可能造成易燃易爆物料发生火灾、爆炸、电击等生产事故。此种场景下,静电作为有害因子对生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消除静电所引起的生产事故是生产企业比较重视的话题,只有对防静电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才能把防静电工作落实到实处。
在整个生产环境中,工作人员移动较为频繁,而且移动的区域较为广泛,其身上携带的静电较容易产生摩擦放电,进而较容易导致上述事故发生。研究表明,由工作人员携带的静电导致的生产事故占有较高的比重,特别是在一些高危性生产企业,这一比重甚至更高。可见,消除工作人员所携带的静电是消除静电这一有害因子的重中之重。
目前,消除工作人员所携带静电的方式为人工方式,具体的,在生产车间的某些关键通道上设立安检人员,安检人员手持静电消除器来消除工作人员所携带的静电。上述人工方式需要设立专门的安检岗哨和采用专业的静电消除设备,进而导致人力财力的消耗增大。对于规模较大的生产企业而言,上述安检岗哨和静电消除设备的设置数量较大,已然成为生产企业较大的财力支出,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静电导除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静电消除方式导致的人力财力消耗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静电导除装置,包括支撑以及与所述支撑相连的静电输入件;其中:
所述静电输入件向着所述支撑的一侧延伸;
所述静电输入件与所述支撑铰接,且能够复位至横拦状态,所述横拦状态是所述静电输入件处于横拦在人员通道中的状态;
所述支撑接地,且与所述静电输入件电连接。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
所述静电输入件为长形件;
所述静电输入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铰接,另一端为自由延伸端。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
所述支撑与所述静电输入件相铰接的部位套设有扭转弹簧;
所述扭转弹簧的恢复力用于使所述静电输入件恢复至所述横拦状态。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支撑与所述静电输入件相连的两侧各设置有拉伸弹簧。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支撑与所述静电输入件通过双向弹簧合页相连。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
所述静电输入件包括中心部以及与所述中心部相连,且以所述中心部为中心呈辐射状外延的多根拦杆;
处于所述人员通道中的所述拦杆作为所述静电输入件;
所述中心部与所述支撑之间形成转动副。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
所述支撑设置有轨道;
所述静电输入件与所述轨道配合以形成移动副,以调节所述静电输入件在所述人员通道上的横拦高度。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
所述支撑的底部与其安装基础铰接,以实现所述静电输入件在解拦状态与所述横拦状态之间的切换;
所述解拦状态是所述静电输入件脱离所述人员通道所处的状态。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支撑包括支撑主体及静电输出件;其中:
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静电输入件铰接;所述静电输出件一端与所述静电输入件电连接,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所述静电输出件包括:
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的接线端,所述接线端与所述静电输入件相连,且两者之间导电;
静电导出线,所述静电导出线的一端与所述接线端相连,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导除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导除装置设置于人员通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静电输入件处于横拦状态,当工作人员通过人员通道时会触碰到静电输入件,静电输入件在工作人员推动下转动,进而能够避让工作人员。在避让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需要触碰静电输入件,因此工作人员身上的静电则会通过静电输入件传输至大地。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消除静电方式无需专门配备安检人员,也无需专门的静电消除设备,因此能够降低人力财力的消耗。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导除装置能够解决背景技术所述的静电消除方式所导致的人力财力消耗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81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强直性节椎炎康复器
- 下一篇:一种弧形真空绝热板芯材用的弧形封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