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式除尘设备用折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38945.3 | 申请日: | 2015-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32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郑有莲;汪照庭;李仲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宝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 备用 折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式除尘设备用折流板。
背景技术
燃烟锅炉的烟尘净化方法,早期采用旋风除尘器,利用旋风气流的离心力来捕捉灰尘,这种除尘器阻力大、效率低,其除尘效率达60%左右,对于小颗粒烟尘不起作用,不能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针对这一情况,除尘效率的较高的湿式除尘设备得到有效利用。
湿式除尘设备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使水滴与含尘气体接触,并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安装折流板,利用灰尘与水滴的碰撞使灰尘被水滴吸附。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安装的折流板使气体曲折运动,一方面可以延长烟气的停留时间,另一方面可以使烟气改变流动方向,增加灰尘与水滴的接触机会,进一步增强捕捉灰尘的能力。细小的尘粒在随烟气上升过程中被落下的水滴所吸附、捕捉,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传统湿式除尘设备用折流板存在延长烟气的停留时间短,板材强度低致使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湿式除尘设备用折流板,既能提高延长烟气的停留时间,又能增强板材强度,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湿式除尘设备用折流板,设置在湿式除尘设备内部,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折流板的安装孔,所述板体的另一端设有弧形倒角结构,贯穿所述板体的上下表面均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板体上表面处设有一个从靠近安装孔的孔壁向孔中心伸出的上对称突起,位于板体下表面处设有一个从靠近弧形倒角结构的孔壁向孔中心伸出的下对称突起。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倒角结构的弧度为45°,便于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上对称突起和下对称突起呈1/4球形结构,便于制造,节省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设于板体上下表面的突起提高延长烟气的停留时间,通过设于板体一端的弧形倒角结构,实现在降低折流板用材厚度的同时,可以增加板材的刚性,提高了折流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1-板体,2-安装孔,3-弧形倒角结构,4-通孔,5-上对称突起,6-下对称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湿式除尘设备用折流板,设置在湿式除尘设备内部,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折流板的安装孔2,所述板体1的另一端设有弧度为45°的弧形倒角结构3,贯穿所述板体1的上下表面均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4,所述通孔4位于板体1上表面处设有一个从靠近安装孔2的孔壁向孔中心伸出的上对称突起5,位于板体1下表面处设有一个从靠近弧形倒角结构3的孔壁向孔中心伸出的下对称突起6,所述上对称突起5和下对称突起6呈1/4球形结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通过安装孔2将本实用新型折流板固定于湿式除尘设备内部,使用时,清水通过雾化板后碎裂成细小的水滴和水雾,极大地增加了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使灰尘被大量的水滴吸附,质量变大;烟气经过折流板做曲折运动,折流板上的上对称突起5和下对称突起6能够提高延长烟气的停留时间,在上对称突起5和下对称突起6内形成的灰尘通过通孔4被水冲走,上对称突起5和下对称突起6设置为1/4球形结构,便于制造,节省制造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折流板的板体1设置的弧形倒角结构3,在降低折流板用材厚度的同时,可以增加板材的刚性,提高了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宝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宝林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7389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